日前,郑州市政府发布《郑州市落实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打造收运处理体系全链条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关于垃圾分类,未来三年,郑州已经安排得明明白白:2020年底前,郑州全市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95%以上,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35%以上;2021年底前,郑州全市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97%以上,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37%以上;2022年底前,郑州全市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98%以上,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38%以上。
垃圾分类背后是一场输不起的战争。2017年1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实施情况的报告显示,我国每年产生固体废物超过100亿吨,历年堆存的工业固体废物总量达600亿~700亿吨。生活垃圾处理方式有填埋、焚烧、堆肥等方式,国内目前仍以填埋为主。统计数据显示,国内70%左右的生活垃圾都被运往了城市周边的填埋场。那些无法降解的生活垃圾,不仅污染土壤、空气和水源,而且正在蚕食着城市周边的土地。郑州发布垃圾分类三年行动方案,既是根植于多年筹备,同时也未尝不是基于现实打响的“城市保卫战”。
相比焚烧和堆肥,垃圾焚烧占地面积小、处理效率高、环境危害相对较小,因此更能满足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的要求。那么,为什么不能提高垃圾焚烧的比例呢?原因是没有实现生活垃圾干湿分离。湿垃圾中含有大量水分,不仅会增加燃料损耗,而且会在燃烧过程中释放多种有害物质,增加二次污染。全面实施垃圾分类,正是大力推广垃圾焚烧的基本前提。
如果以一种更加宽阔的视野来看待垃圾分类,最大的难题不在于城市,而在于县城、乡镇和农村。“污水靠蒸发,垃圾靠风刮。”这是不少农村地区普遍存在的垃圾处理困境。在“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模式中,垃圾转运周期长、环节多,运输成本居高不下,与此相对应的是,县级垃圾处理设施相对落后,甚至连垃圾填埋场都捉襟见肘。
数据显示,国内40%的建制村缺少垃圾处理设施,农村垃圾处理率仅为40%左右。如果能因地制宜建设乡镇垃圾处理场,以此来辐射周边行政村,实现农村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处理,那么,农村地区推行垃圾分类的难度将大大降低,阻力也将因此大大降低。除了政府投资之外,亦不妨通过政策优惠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其中。随着垃圾分类的深入开展,农村垃圾治理本身也孕育着巨大商机,依托于政策扶持和社会参与,乡镇垃圾处理场大有可为。
就垃圾分类而言,如果说城市缺少的只是一声令下,对于农村地区来说,尽快补齐相关配套设施无疑是当务之急。只有确保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理能够及时完成,前端分类投放才有意义。以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为目标,农村地区的垃圾分类工作仍需努把力。
编辑/董振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