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叶辰亮
记者踏进上海音乐厅主厅,距今已有90年历史的海上蓝雕花穹顶,在剧场灯光映射下闪耀着温润的光泽,宣告着这座历久弥新、充满海派文化底蕴的艺术殿堂回来了。
“音乐厅想念各位观众,一直期待着和大家重逢!”上海音乐厅总经理方靓还记得,闭关之前的“暂别,是为了更好的相见”主题开放日活动中,很多市民游客写下他们留恋的话语。经过一年半的修缮,这座历经沧桑的剧场即将以更惊艳的面貌回应观众的期待。
方靓表示,这次修缮的细节处处体现了上海音乐厅对观众和演职人员的敬畏。“我们希望,不同年龄段的人于不同时段,都能在这座精美的城市文化客厅里,获得安全、舒适、温暖和丰富的音乐体验!”
作为演艺大世界核心剧场之一、有着90年悠久历史的上海音乐厅自2019年3月起开启了平移14年后的首次修缮工程,历经一年半封闭式修缮,将于2020年9月6日重新开业向公众开放。
摄影/叶辰亮
9月2日,尚未正式对外的上海音乐厅首度揭开面纱,开放媒体探班。上海音乐厅总经理方靓、上海建工四建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上海音乐厅修缮工程技术总监谷志旺;章明设计师事务所主任设计师,文保区总设计左承岦;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师、非文保区总设计徐风教授;上海中演舞台科技研究院院长,修缮工程舞台设计施工负责人蔡健勇;上海章奎生声学工程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文保区声学顾问宋拥民博士;分别从不同角度向媒体介绍了此次上海音乐厅修缮工程。
上海音乐厅是全国第一座音乐厅,是上海第一座由中国建筑设计师设计的西方古典风格建筑。坐落在人民广场,延安中路立地,作为上海文化地标之一,上海音乐厅对于观众和市民朋友们都有着特殊的意义,被亲切的称为上海的“城市音乐客厅”。
2002年9月起,上海音乐厅进行了平移修缮工程,平移66.46米,抬升了3.38米,在全国建筑平移史上创造了一个奇迹。在2004年平移后,上海音乐厅每年都上演500多场音乐会以及上百场的公益教育活动,是上海观众了解与欣赏世界顶尖乐团与音乐家的重要窗口。
为了留住城市记忆,让建筑焕发新生,给沪上观众提供高品质的音乐文化产品和服务,2019年3月起音乐厅开始了为期一年半的封闭修缮工程。
上海音乐厅由原有建筑文保区域和移位后新建建筑非文保区域两部分组成,即“文保区域”和“非文保区域”。“文保区域”严格依照“修旧如旧”的要求,进行保护修缮,维护建筑原有风格。对剧场舞台设施设备更新、提升声学效果。通过更换通用设备、水电风设备解决建筑设备老化问题,解决消防安全问题。“非文保区域”则重新装饰装修,空间功能布局合理调整。以服务更广泛的音乐表演艺术的需求,为市民提供更优质的艺术服务。
文保区域“修旧如旧”
上海音乐厅的“文保区域”面积有2000多平方米,是1930年建成的,包括北厅、东厅走廊、大观众厅、舞台,室外北立面、东北立面等等,被列为重点保护部位。北厅挑空三层,海上蓝穹顶中镶嵌着金色雕花,四周十六根合抱式的罗马立柱,正中汉白玉旋转楼梯。北厅东侧为两层侧厅,南侧即为四层挑高的观众厅,两层阶梯型观众席位。海上蓝穹顶上镶嵌着着金色雕花,与海上蓝雕花座椅浑然天成。观众厅南侧为舞台,舞台挑高四层。
历经十四年的频繁使用,加上材料自然老化、温差引起装饰材料自身收缩等因素,上海音乐厅建筑本体及设施设备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问题。
“文保区修缮原则为‘修旧如旧’,在修缮的过程中我们经过长时间沟通,严格按照专家评审意见,不断在文物保护与现行消防规范、舞台功能提升等多个方面找到平衡。”章明设计师事务所主任设计师,文保区总设计左承岦介绍说。
邀请04年彩绘工匠重新绘制16根罗马柱
音乐厅北厅是一个古典主义风格的空间,这里16根气度非凡的罗马式装饰柱修缮前出现仿大理石纹起壳、起翘的情况,表面已严重发黄、质地松软。此次再次修复,修缮工程为确保罗马柱仿石漆修复质量,全部铲除基层后,再由内至外逐一按原材料、原工艺、原风格进行全面修复,确保仿石漆效果的一致性、颜色整体性、面层粘结的牢固性。同时请到参与2004年音乐厅平移修缮项目的建筑彩绘工匠吕继军手绘复原罗马柱。
吕继军从事建筑壁画行业三十余年,2004年参与上海音乐厅平移修缮工程,曾彩绘16根罗马柱。为了风格和建筑的一致性,15年后再次邀请到他为罗马柱彩绘,“由于考虑到建筑的承重问题,一般整柱都为拼接而成,不会使用真的大理石柱。为了使罗马柱与上海音乐厅风格统一,我在彩绘大理石时弱化了一些花纹色彩,从而形成现在的大理石风格。”吕继军介绍道。
传统手工工艺恢复海上蓝雕花穹顶
大厅的海上蓝雕花穹顶,距今已有90年的历史。2004年平移期间穹顶得以完全保留,没有进行任何的破坏。穹顶贴上了800多处金箔,更加富丽堂皇。
“这次修缮的过程当中要考虑到它原来大顶的结构安全,结构安全测试的符合安全条件的前提下,同时进行了纯手工的原样的修复和加固。”左承岦介绍道。
同时,穹顶造型天花及顶角线出现老化、变形、饰面开裂问题,在此次修缮中,也会进行修补与加固。在剧场灯光的绰约下显得深邃、曼妙,充满魅力与神奇。
“消失”的大厅座椅“原貌”归来
上海音乐厅大厅座椅定制于2004年平移修缮时,当时正在装修的工人,去掉音乐厅墙面的颜料,发现最里面的一层涂刷是海上蓝。于是,重新装饰的音乐厅,把海上蓝作为主色调。同时定制的观众座椅也以“海上蓝”坐垫配以纯木制古铜色雕花包边。
目前,“海上蓝”座椅共计1185把(含备用座椅58把)。大厅座椅具有浓烈的欧洲古典主义风格,座椅各部位都呈弧线型,实木背板上刻有复古雕花,金色和海上蓝色油漆在沟壑中交相辉映,与复古典雅的观众厅浑然天成,成为上海音乐厅的标志性特色之一。经过15年的频繁使用,这些座椅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影响到了演出效果的专业性、观众观演的舒适性以及公共形象的美观性。
本着传承经典的原则,修缮工程团队将大厅座椅拆卸运到日本专业座椅厂家进行原样修缮,此家专业座椅厂家也负责日本三得利音乐厅等专业音乐厅座椅的制作和维修。座椅修复项目总负责人菅常善部长表示,本次座椅翻新的宗旨是“修旧如旧”:保持座椅的原貌,对于破旧的地方进行修复,并使座椅性能跟上时代要求。
根据座椅各零件情况,一部分进行再利用,一部分进行重新制作。例如座椅坐垫布料、海绵以及蕾丝等会进行重新制作;座椅靠背板、坐板、金属椅脚等部分保留并做重新打磨、喷涂、做旧,让座椅保持原貌。油漆的喷涂工艺是本次翻修最重要的部分之一。
座椅中安装了“缓起立”,保证座椅的无声、匀速。“缓起立”工艺经过上百万次的内部测试,保证质量,使用期限标准超过20年。
作为专业的音乐厅座椅,这次翻新之后,通过调整布料改进吸声效果,使声学效果比起之前更好。此外,更新座椅海绵后,增加厚度,增加座椅舒适度。椅子座号使用荧光号码牌,这种号码牌通过灯光自动蓄光,连续30分钟发光,同时发光亮度逐渐减弱,并不对观众观演产生影响,却能通过微弱的光亮让迟到观众找到位置。许多音乐厅的座椅每隔几年都会进行一次更新维护。通过此次维修,让未来上海音乐厅座椅的翻新越来越方便,让这些座椅使用时间更长。
摄影/叶辰亮
东厅水磨石地面修复,还原成1930年原迹
音乐厅二楼东侧休息廊修缮前铺设的亚麻油地板并非历史原物,而是2004年修缮时新做饰面部分。在此次修缮过程中,工程队于二楼东厅走廊发现一块1930年残缺的水磨石,考虑到与相邻保护空间的整体协调,按照水磨石历史地面恢复。施工团队通过4次比选,成功恢复了富有音乐厅历史特色的水磨石拼花地面。
“特殊工艺”使建筑外立面焕然一新
上海音乐厅的外立面由两部分组成,建筑主体二层以上大部分为泰山砖饰面,以下为花岗岩。工程队在现场调查和分析发现,建筑表面污染较为严重,泰山砖部分有断裂,局部地方面砖损坏,脱落等现现象。“如何无损伤方式的清洗和维修外立面泰山砖和花岗岩是此次工程的难点之一,我们采用‘泥敷法’这种特殊的工艺进行清洗和维修。”上海建工四建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上海音乐厅修缮工程技术总监谷志旺说。
施工团队清洗前,首先修补了墙面的孔洞、残缺、裂缝、剥落等损坏,并清除了墙面残留物。其次,污染物清洗时在清水中加入活性酶用碳硅尼龙刷进行人工刷洗。消除污染物后孔洞修补、防风化保护,最后采用无色透明渗透型憎水性保护液对整个墙面进行全面保护。外立面木窗在维持原有风貌的同时,结合剧场隔声要求将单层玻璃改成双层中空玻璃,提升隔声效果,并对木窗扇进行铜板加固,达到修旧如旧的效果。
文保区舞台全面改造,适应现代剧场需求
上海音乐厅2004年平移后投入运营至今已十几年,舞台设备已老旧老化,难以与国际化先进水平齐平,一些安全隐患开始逐步显现,且部分设备受限于当年的建设条件,在04年音乐厅投入运营时未能安装。舞台设备系统使用性能落后,亟需对系统优化升级。
大厅舞台位于此次修缮工程的“文保区域”,为了适应音乐厅这座老建筑的舞台需求,对舞台工艺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舞台修缮工作主要围绕舞台机械、舞台灯光、舞台扩声、舞台监督等方面进行全面改造。“本次舞台部分的改造,量体裁衣,摒弃了‘求多求全’”的现象,为我们在舞台技术和设备为舞台艺术有机的结合提供了一个典范。” 上海中演舞台科技研究院院长,此次修缮工程舞台设计施工负责人蔡健勇介绍道。
蔡健勇介绍说:“舞台机械部分更新换代是我们舞台改造的重点,主要分为台上机械和台下机械。为了满足上海音乐厅老建筑的特性,我们引入了世界上最先进的‘德国ASM吊杆机’,是国内首家使用该吊杆机的剧场。” “德国ASM吊杆机”的主要特点是吊杆机的宽度比较窄仅20cm,满足了舞台机械单边天桥安装的需求;传动部分采用双电机形式,避免了单电机在演出过程中出现故障,吊杆不能“上下”的现象,为演出提供更全面的安全保障。
台下机械部分进行了乐池修复,改造乐池升降机械,有效降低运行噪音,提高了安全性和耐用性。舞台灯光部分采用节能LED光源和传统光源相结合,控制设备更换,兼顾各类演出团体和灯光师使用习惯。舞台扩声部分在音响方面更换为世界顶级Meyersound音箱,较之前使用的音箱,从声压级、音色等方面的效果都有很大的提升。舞台监控部分按照现代剧场的标准要求,配备高清摄像机,提高剧场视频质量。
大厅声学环境改善,重点攻克“降噪”
上海章奎生声学工程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宋拥民博士是本次音乐厅修缮工程文保区声学顾问,他介绍道:“此次修缮我们在音乐厅声学环境改善方面,是在维持音乐厅原有的优秀的声学效果的基础上主要针对降噪做了重点的改进”。
音乐厅观众厅出入口的门更换为门扇更厚的隔声门,同时提升了门的密封性能。使声闸的隔声量由以前的30度分贝提升到50分贝,单扇门的隔声量也提高了10多分贝,达到将近40分贝。
为了保证古典乐的声音效果,大厅舞台音乐反声罩更换为知名品牌温格尔音罩。之前的音罩因为使用年限比较久,底部有些磨损,同时存在移动及拆装不便等弊端。同时整个音罩顶部顶板是吊装起来的,所以整个顶板吊装之后,就使得整个拆装就非常方便。音罩拆装的时间从原来的一天能缩短到现在的2~3个小时,同时新材料制作的音罩整体提升了室内的音质效果。
“非文保区域”重新装饰装修小厅改造后增加100多场演出
上海音乐厅小厅位于B2 层,修缮前由于隔音工程未做到位,造成与一层大剧场上下串音,两厅无法同时演出。为了确保大厅演出效果,目前小厅几乎无法正常使用, 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而且存在缺少配套用房、施设备陈旧等问题。
近年来,上海音乐厅积极承担公益普及和艺术教育的社会责任,推出了一系列自主品牌项目,小厅的利用率也逐渐增加,“家庭音乐会”、“玲珑国乐”等品牌项目在此演出。但因存在上述问题,严重制约了演出形式和演出容量以及上海音乐厅相关功能的发挥。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师,非文保区总设计徐风教授介绍说:“小厅改造本着两个中心思想,一个是功能提升,一个是功能展示。改造后的小厅既支持多功能电声,又能满足自然声。”
小厅改造的重点之一是铺设了GRG墙面。根据建声功能的要求:小厅墙面凹凸需超过5cm,且两个面不能平行。设计中参照了音乐厅装饰“四叶草”,将这一经典图案结合美学设计,演化为墙面独特花纹设计。
小厅顶部对舞台的灯光和音响做了矩阵的点位设计,提供给观众更多的演出模式。小厅的座椅是推拉座椅,座椅做了6个模块化设计,根据演出内容的不同,6个模块进行不同的摆放,使舞台可以在当中,也可以在近端,甚至于可以有梯形的舞台形式。同时,通过本次修缮彻底解决大小厅之间的隔声问题,未来可以增加100多场演出,在功能上将小厅打造为以小型室内乐、电声等多种演出形式,在风格上与大厅的古典主义遥相呼应。
功能空间和配套设施拓展和提升防疫、空气质量、空间开放……观众在意的,音乐厅已做好准备
修缮工程中,剧场服务功能版块全面升级。所有洗手间都更新为科勒品牌的卫浴产品,让所有演职人员和观众都能够享受到优雅舒心的公共卫生空间,感受到与音乐相伴的优雅生活。同时新增1个女士卫生间数,缓解音乐会期间女卫生间的排队现场。为了更好地服务艺术家,所有化妆间区域进行重新装修。并增设“Green room”区域,供艺术家们休闲娱乐。
剧场各区域都配备了瑞典专业空气净化器品牌Blueair(布鲁雅尔),守护观众的室内呼吸健康,让热爱音乐的人们在陷入美妙音乐的同时,可以安心呼吸、放肆呼吸。
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常态,音乐厅根据文旅部印发的 《剧院等演出场所开放指南(第三版)》等要求,进一步加强管理和服务工作,常态防控、预约限流、人员管理、应急机制等方面做足准备,精细化方案。剧场观众入口及后台演职人员入口配备立柱式智慧检入设备,观众及演职人员需扫验随申码、测温、实名登记,核验为绿码、并且体温正常方可进入剧场。音乐厅剧场台前幕后各处公共空间的清洁、消毒、通风工作每日定时进行,剧场提示牌、电子显示屏等,进行防疫宣传,加强防疫科普。推行实名制购票及电子票。
音乐厅功能空间和配套设施得到拓展和提升,满足音乐演出、展览休闲等多种功能。未来四楼新增加空间将成为艺术展览打卡地、B2休闲区将开设咖啡厅……音乐厅规划在重新开业之后分时段、分空间逐步开放各个空间,直至实现公共空间全天候开放,外延文化价值。未来,焕发新生的上海音乐厅将提供更优质的文化演出,助力文化市场发展,增强文化辐射力集聚力,使“上海文化”品牌金名片更加闪亮。
图片除标注外均为上海音乐厅供图
文/姜方
来源/文汇报
编辑/乔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