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news|近百美院师生为援鄂女医护人员画像 作品将在展览后送给医护人员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0-06-09 19:18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浙江省派出了最强的医疗队支援湖北。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为表达对在抗疫斗争中逆医护人员的敬意, 6月8日,一场名为“看见·她们的面容”为浙大邵逸夫医院援鄂医疗队女性医护人员艺术绘像活动在浙江美术馆中央大厅举行。活动现场,近百名中国美术学院师生为40位浙大邵逸夫医院援鄂女性医护人员现场画像,并将作品赠送给医护人员。

近百美院师生为援鄂医护人员画像

今年年初,在湖北疫情最严峻、医护资源严重匮乏的形势下,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先后派出4批次,共189名医护人员和大量医疗物资驰援湖北。在这支抗疫队伍中,绝大多数都是女性医务工作者,她们支援到抗击疫情最需要的地方,成为了所有患者眼里的“白衣天使”。在抗击疫情的报道中,人们看到的她们多是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戴着口罩、护目镜的样子,而大家并不知道她们的姓名,也不曾见过她们的样貌。

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为表达对每一位在抗疫斗争中舍身逆行的女英雄的感谢之情,致敬每一位在关键时刻勇敢前行的中国女性,6月8日,浙江美术馆特别与浙江省妇女联合会、中国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共同策划举办了“看见·她们的面容”艺术绘像活动。

8日上午9时30分活动准时举行,参与活动的浙大邵逸夫医院援鄂医疗队40名女性医护人员如约走进美术馆。活动中,有近百位艺术家为这40名邵逸夫医院抗疫一线女性医护人员现场画像,并向她们赠送肖像作品,通过这种“以艺抗疫”的方式,向英雄的最美逆行者们致敬。

大多数医护人员第一次参加画像活动

参加活动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副院长庄一渝说,大多数护士都是第一次参加画像活动,以前大家都会觉得,医疗和艺术是完全不同的两个领域,“主办方联系到我们的时候,我觉得挺感动的。” 对这一次画像,每个人都很期待,“画像是一种保存,不仅只是把人的容颜以这种方式记录下来,还可以一直传递下去。”

在中国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油画系副主任赵军的画作中,来自邵逸夫医院呼吸内科的90后护士罗敏笑脸盈盈。罗敏说,“我平时工作习惯了每天戴口罩,不爱照镜子,不爱自拍,今天突然摘下口罩,有了自己的素描画像,感觉还是很有意义的。” 浙大邵逸夫医院呼吸内科护士罗敏是浙江第四批援鄂医疗队队员,回想起在武汉战斗的日子,罗敏印象最深的还是2月20日自己的28岁生日,尽管在武汉,时间也很紧张,小伙伴们还是给自己准备了蛋糕和花朵,她把这朵同事手工制作的花叫做“战地之花”。 就这样,援鄂经历成为了罗敏不可磨灭的一份记忆。

创作时“手动美颜”顺着医护人员想要的方向画

6月9日,参与了该活动的中国美术学院学生小哲告诉北青报记者,当她得知自己能够参与这次活动的时候觉得很荣幸,“寒假在家每天早上第一件事就是看新闻,关注疫情情况,看到医护人员那么辛苦,我就有想过为他们做些什么。这次参加了这个活动,让我为她们做点什么的愿望成了真。”小哲说,在整个创作的过程中,她和她所画的医护人员相处的非常融洽,“我画的小姐姐和我年龄差不多,是真的小姐姐。画之前和画的时候我们就一直在聊天,她给我讲了很多在武汉支援时候的趣事,好像要用这种方式来消除我们的紧张感一样,真的非常贴心,人也很随和,是‘真·天使’。”

创作过程中,小哲说她会特别注意对方的想法,“小姐姐是90后的年轻姑娘,在工作之余是比较爱美的,我就会问她你想要什么颜色的妆容,偏橘还是偏粉,头发要不要挑染,衣服想要什么颜色,我会顺着她想要的方向去画,手动美颜,我觉得这也是一种尊重,虽说是写生,但也是由她的形象为底,塑造出的人物是另一种感觉。”

通过这次的活动,小哲说她对医护人员有了新的认识,觉得她们真的像那张网红漫画一样,生活中就是一个普通的小姑娘,当迈进医院后,就变成了独当一面的白衣天使。

北青报记者从浙江美术馆了解到,本次活动的绘像作品将于2020年6月16日至7月5日在浙江美术馆“看见·她们的面容——疫·情绘画主题展”展览上与观众见面,该展览还将展出来自中国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的师生绘画作品百余件,涵盖中国画、油画、版画、书法等种类。这些作品中既有对居家隔离生活场景的记录,也有对医务工作者、公安干警、社区志愿者的刻画,还有对抗疫一线情景的描摹。

【版权声明】本作品著作权归北京青年报独家所有,授权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独家享有信息网络传播权,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王天琪
编辑/董伟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