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一早,北京千余所中小学迎来返校学生,北京电厂路小学的返校生们,给学校带去的,是一支支冬奥会火炬。这些用各类环保材料制成的火炬,是孩子们的智慧结晶,也是这所冬奥教育特色校的教育成果。
电厂路小学是京城百所特色校之一,还是距离北京冬奥组委最近的小学。今天是六一儿童节,也是疫情以来迎来的第一个返校日。早上7点15分左右,两位老师穿上以“冰敦敦”和“雪容融”这两个北京冬奥会吉祥物为元素的人偶装,站在校门口,用击掌和合影的方式,迎接复课的孩子们。孩子们一边和吉祥物击掌回礼,一边交上自己疫情期间的作业:自己设计的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火炬。
据薛东校长介绍,疫情期间,电厂路小学为孩子们布置了作业,一到五年级的孩子们,为冬奥会和冬残奥会设计奖牌,六年级孩子设计火炬。在随后的冬奥教育成果表彰会上,学校也向孩子们颁发了表彰证书。
在现场,六年级学生李明泽和父亲李江一起,给学校送来一面锦旗,表达自己对学校六年养育之恩的谢意。李江表示,自从学校从2015年开始推进冬奥会知识教育和冰雪体育运动的开展,孩子的变化非常大。“就在这次疫情期间,孩子也仍在做学校布置的有关冬奥会的作业。包括制作火炬,包括练习滑冰和滑雪的动作,体能锻炼。这个疫情期间,孩子也长高了,感受到体育带来的好处。”
在冬奥教育成果表彰现场,国际奥委会历史学家委员会委员 裴东光 教授表示,中小学生不应该仅仅是冰雪运动的看客,还应该成为参与者。奥林匹克精神对学生们是有着教育意义的。“对更多学生而言,了解观赛礼仪、冰雪运动常识,体会拼搏向上的体育精神,培育健康的人格,是开展这项运动更大的意义。”他表示。
此前,电厂路小学的孩子每周2次的定时旱地冰球活动,已经成为固定节目,经常吸引其他孩子们围观,更有体育教师和专业教师的指导。除此之外,知识讲座、冬奥知识问答、试穿冰球装备、冰球实践让孩子们初步了解冰球运动,丰富学生的体验。电厂路旱地冰球队已经参加了国内、国际比赛。
薛东校长坦言:“电厂路小学在北京西部地区,过去这里的环境和资源优势并不明显,现在通过奥林匹克教育活动,孩子有机会参与到各种活动中去锻炼自己,提升综合素质。”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褚鹏
编辑/周学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