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老外|为了全人类健康 中韩都做出了贡献
北京青年报 2020-05-16 11:00

韩国体育学博士徐元植

首尔人徐元植只身来到北京的时候,没想到会一住就是12年,并且逐渐把自己心爱的跆拳道文化介绍给了许多中国朋友。作为清华博士、跆拳道黑带八段,徐元植不仅曾在清华和北大教过跆拳道课,还在北京拥有一家以自己名字命名的跆拳道训练馆。“跆拳道让我在北京的生活非常有意义,也使我的人生更加丰富。”

疫情期间,徐元植的道馆经营遭到重创,从1月过春节开始歇业至今。不过,本着保障师生健康的理念,他采取“佛系”经营策略,决定等疫情彻底结束再开门授课,目前只能通过小视频和学生们分享跆拳道知识。

从韩国庆熙大学读完体育学的博士学位之后,徐元植出来创业,曾经在首尔拥有六家跆拳道馆。生活趋于稳定后,他想寻求一些可能的变化。2006年,中国的快速发展吸引了徐元植的注意,他萌生了到中国看看的念头。

2008年年初到北京,徐元植就开始学习中文,达到了汉语水平考试(HSK)的七级水平,可以完成听说读写,并具备一定的社交技巧。但他还是觉得“学中文太难了,而且我当时年纪也不小了,要完全学习一门新的语言更是难上加难”。为了练习,徐元植就去热闹的咖啡馆里大声朗读课文,用环境给自己壮胆。

清华大学的体育学博士,是徐元植攻读的第二个博士学位。他觉得学校是对他成长最有帮助的地方,“可以学会最基础的语言,还会拥有当地人脉,并且深入理解中国文化。”2009年徐元植入读清华,成为体育系的第一名博士留学生。到2016年毕业,他花了七年时间,终于穿上了中国的博士袍。

七年里,徐元植下了不少苦功夫,从最开始发音不好、发言困难,到最后能成功获得学位,徐元植揭秘了当年的学习技巧,“我们上课有大量的讨论时间,我就先给老师们写邮件,说明我是留学生,中文不太好,请老师们把课堂讨论题目发给我,这样我提前准备好就可以在课堂上加入讨论。”

说起清华,徐元植最感谢导师仇军的培养和帮助。因为从小接受跆拳道训练,而且从本科到博士都在学习体育专业,徐元植在清华读博士时,就已经给本校的学生教跆拳道课了。毕业后,在仇军老师的推荐下,他被北大外聘,成为跆拳道选修课的老师,一教就是三年。

其间,徐元植的太太和三个小孩也来了北京,一家人定居在这里,孩子上学,太太就去北京语言大学学中文。为了给家人提供更好的生活,徐元植开了道馆创业,从韩国请来熟悉的教练,希望把他最喜欢、最正宗的跆拳道文化分享给更多的中国人。徐元植介绍,跆拳道不只是防身的技术和格斗的功夫,道德和礼仪是关键。一个人功夫再好,如果失去了道德,也只能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疫情期间,徐元植位于望京的道馆一直没开业,“安全和健康决不能冒险。”他说。教练们都在春节假期返回韩国了,徐元植不仅承担着房租,还持续给一名资深教练开工资。徐元植也考虑过网上远程教学,但是跆拳道作为运动项目,受到场地、环境制约,网课很难保证质量和效果,学生们的积极性恐怕也会大打折扣。虽然教学遇到困难,但他也不想被动等待,就录了十几个两三分钟的短视频,并结合其他资料,一起发给学生们,让他们可以跟着视频在家练习。徐元植本人也利用这段空闲时间,考虑起出书的事情——他想通过文字细致地介绍跆拳道的全球化发展和教学指导方法。

最近,徐元植的主要任务是在家做家务,他大笑着说,平时太忙了,都顾不上家务,疫情期间反而有空闲在家烹饪,做拿手的炸虾、炸鱿鱼和烤五花肉。他也会和太太一起去买菜,或者在小区附近散步。

春节假期疫情尚未暴发时,徐元植曾回韩国过年,并且陪伴母亲度过了八十大寿。后来因为工作签证临期,他要回北京办续签手续,还经历了14天的居家隔离。徐元植很理解并配合中国社区的防疫措施,他在新闻上看到中国的防疫资讯,上飞机前专门去超市采购,把食材装满了行李箱,下飞机就直接开始隔离。

疫情期间身处中韩两国,徐元植对两国抗疫举措也有自己的观察。“虽然两个国家在方法上存在一些差异,但我认为这两个国家是全球防疫较成功的国家。”徐元植观察到,韩国政府主张民众自我隔离,配合手机实时发布危险警报和疫情新闻,同时为高危人群提供免费检测,降低了疫情的扩散风险。而中国的封城很有效,关闭公共场所、民众居家隔离的措施非常有助于防止疫情扩散。在徐元植看来,中国抗疫的宝贵经验可以让其他国家借鉴,“为了全人类的健康,中国和韩国都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文/武冰聪

编辑/陈枫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