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侵案件一直是新闻热点,在谴责之余,我们也要思考一下,这些施害者是如何操纵这么多受害者,以及受害者为什么没有立即尖叫逃跑。
以下是性侵者常用的四种心理说服技巧,而这些技巧也常被商学院用来说服消费者花更多的钱,提升自己的识别能力,是对自己全方位的保护。
权威偏见
权威偏见是指过于听从当权者 (教师、教练、名人、领导等)的意见和并受其行为影响。
在我们幼年时期,在我们社会化过程中,都被训导为要听从成年人或其它权威人士的指引,并被告知他们“知道的更多”;因此,伴随我们每个人成长是对权威指示的服从,即使权威的指引与我们自己的利益是直接对立的。
社会心理学家斯坦利·米尔格拉姆曾主导过著名的权威偏见研究,他要求参与实验的男性根据指示电击无辜者(当然,实验的电击是假的)。
在实验开始之前,专家小组预测,只有“心理变态”倾向的人才会持续电击无辜者,因为最终的结果可能是致命的(如果电击是真的)。因此,专家预计只有1% -3%的男性不会停止。然而,事实上,65%的男性没有停止电击,结果让专家震惊了,尽管参与实验的人在实验过程中注意到受害者的痛苦和尖叫声让他们也感到痛苦。
米尔格拉姆的结论是,人们对权威的服从往往是出于表现合作的愿望,即使这与他们自己的价值判断相冲突。
性侵者就经常利用权威偏见为自己谋利,通常针对儿童或权力位比自己低的人。受害者通常会顺从,因为就像米尔格拉姆实验中的男性一样,他们没有意识到说“不”是有可能的。
相反,受害者往往会和施害者站在一起,因为她们更信任施害者,而不是自己。一些社会学调研显示,受害者有说到过:“我觉得这是我必须做的事情,而不是我想做的事情。我凭什么对权威说不?”
社会模仿
社会模仿是我们通过观察别人在做什么来决定如何行为的原则。如果其他人,尤其是和我们有关系的人,正在做某事,我们往往不会提出质疑。社会模仿是一种非常普遍和强大的营销技巧,这就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公司把钱花在社交媒体KOL身上,让他们向追随者购买自己推广的产品。
很多性侵者都利用十几岁的女孩招募其它受害者。利用同伴进行招募的目的是解除受害者的戒备,使情况正常化。有法庭文件显示,某性侵者利用年轻女性接近潜在的受害者,让她们有机会给他XX来换取金钱。
尽管许多受害者表示,当她们听到这个提议一开始有些可疑,但她们认识的其他女孩也在这么做,就让她们重新评估了这个提议,并最终将其视为一个合法的赚钱机会。
被操控的同情心
很多性侵者一开始会提一个几乎不可能实现的要求,自然会受到对方的拒绝,这样他们就可以表现的很沮丧,从而获得拒绝者的同情。
然后,性侵者再用一个小小的请求进行反击,这个请求对毫无戒心的受害者来说是未知的,但却在施害者的计划当中。
1980年,社会学者理查德·恰尔迪尼(Richard Cialdini)组织了一个社会心理学实验:研究人员把大学生分成两组完成同一项问卷调查。第一组,学生们被告知调查需要15分钟,只有25%的受访者同意完成调查。第二组,学生们被告知调查大约需要两个小时,几乎所有的受访者拒绝参与;然后研究人员补充到,调查的一部分特别重要且只需15分钟即可完成,于是有50%的学生参与了调研。
就像很多性侵者,一开始就提出性行为的要求,遭到对方拒绝后,假装受到伤害,希望受害者为他们感到难过,并觉得欠对方一个人情,转而顺从对方一个小的要求,继而慢慢陷入对方的布局里。
沉没成本
在经济学中,沉没成本是指支付无法收回的任何东西。当一个人的投资失败,受他自身对损失的厌恶感,他会非理性地做出更糟糕的决定,比如投入更多的钱,这时,沉没成本理论就会发生作用。
沉没成本的例子其实就在我们身边。想想一个女人,她正在经历痛苦的婚姻,10年来都没有离婚,因为她无法忍受过去的10年是一种浪费。她没有给自己幸福未来的机会,而继续陷入糟糕的境地,对她来说,面对“失去的岁月”太难了。
在性侵案中亦然,很多年轻的受害者都被职业发展或恋爱关系中的承诺所诱惑,受害者必须要让自己所经历的性虐待富有意义,因此她们会维系不健康的关系。即使性虐待持续发生,她们也一直象征性地“砸钱”,因为她们不希望自己所经历的虐待是毫无意义的。许多创伤受害者希望她们与施害者的下一次经历将是积极的,并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之前的消极经历。
不幸的是,这种情况极少发生;相反,虐待只会更深。
了解性侵者惯用的心理操纵技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保护自己和孩子。
文/周乐(法国巴黎第九大学社会学博士)
约稿编辑/颜菁
编辑/韩世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