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8日,《法医学杂志》2020年 2月第36卷第1期进行了预出版,其中刊发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死亡尸体系统解剖大体观察报告》,而这篇文章也是新冠肺炎的第一例系统尸体解剖肉眼观察结果报告。北京青年报记者注意到,该患者为85岁,因“多发性脑梗死”入院,入院10天后出现新冠肺炎症状,随后被确诊,入院28天后死亡。而该文章在小结中提到,本例患者的尸体窒息征象不明显,肺部损伤严重。
该文章称,进行尸检手术的对象为一名85岁的男性,2020 年 1 月某日以“多发性脑梗死”入院。入院时无发热、咳嗽等症状。入院10天后出现喉咙发痒及发热,CT 检查示,双肺散在少许小斑片状感染病灶,气管内分泌物可能,建议结合临床实验室检查完善鉴别诊断。入院后第13天经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为阳性,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入院后第20天复查 CT 示,双肺散在斑片状感染病灶,较前进展,考虑“病毒性肺炎”,原气管腔内分泌物已消失。入院后28天死亡,临床死亡原因诊断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呼吸衰竭。
而在该名患者去世不到12个小时,尸体检验地点为武汉市某医院手术室,解剖人员进行生物安全三级防护。尸体检验开始前,法医解剖团队向遗体默哀致敬。
北青报记者从该文章中看到,在文章小结部分,科研人员认为,从尸体检验大体观判断,本例死者肺部损伤明显,炎性病变(灰白色病灶)以左肺为重,肺肉眼观呈斑片状,可见灰白色病灶及暗红色出血,触之质韧,失去肺固有的海绵感。同时该文章提到,此例系统解剖大体观察,肺部纤维化及实变没有SARS导致的病变严重,而渗出性反应较SARS明显,考虑可能与此例患者从确诊到死亡仅15 天,病程较短有关,有待更多系统尸体检验资料及组织病理学验证。
另外,关于神经系统,文章认为肉眼观见脑水肿,大脑皮质轻度萎缩,结合临床资料,患者年龄大,有多发性脑梗死及脑血管病后遗症,脑肉眼观未见感染特异性表现,病毒是否侵犯中枢神经系统有待组织病理学验证。
除此之外,文章还对新冠肺炎尸体检验工作的经验进行了总结,以供法医工作者参考。第一,解剖地点具备负压环境为佳,需具备单独消杀条件,解剖人员需做到生物安全三级防护。第二,进场前做好物资准备,多备纱布或毛巾,设备专用且使用后必须严格消杀。第三,采用干性解剖,保证无血液、组织残余物污染外排或遗留于现场,现场需备充足消杀剂。第四,开颅时可用遮盖物加强防护,避免飞溅。第五,尽量减少现场对器官进行分离和切开,所提取器官置于生物样品袋中,加足量固定 液后密闭,消杀后再置于另一生物样品袋中,密闭、消杀,反复多层消杀后再转运。最后,延长固定时间,利用固定液消杀病原体,然后再进行器官检查和取材。
【版权声明】本作品著作权归北京青年报独家所有,授权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独家享有信息网络传播权,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付垚
编辑/倪家宁
校对/董一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