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警惕不实信息干扰抗疫工作
人民日报 2020-02-27 11:40

当前,举国上下正勠力同心打一场抗击疫情的人民战争。可以看到,得益于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相比以往,人们拥有更多元便捷的手段获取各类疫情资讯,为疫情防控提供了强大助力。但与此同时,更丰富的资讯也容易导致不实信息滋生蔓延,进而诱发一系列“次生灾害”。

在世界卫生组织日前举办的一个论坛上,世界卫生组织全球传染性危害管理司司长茜尔维·布里安德指出,伴随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暴发的,是与病毒相关的“信息疫情”暴发。“信息疫情”指的是过多的信息反而导致人们难以发现值得信任的信息来源、可依靠的指导,甚至可能对人们的健康产生危害。认识、理解和控制“信息疫情”,有助于人们对疾病疫情的应对。

疫情发生以来,从“抽烟、喝酒可以增强防疫能力”“开暖气或空调能杀死新型冠状病毒”,到“病毒感染的都是老年人,小孩没事”,五花八门的说法层出不穷,有些根本就是谣言。这就是典型的不实信息,极易引发一系列“次生灾害”——不仅让公众难辨真伪,影响人们的防疫行为习惯,也干扰防疫抗疫工作,甚至妨害疫情防控阻击战大局。

全面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既要对病毒疫情严防死守,也要对不实信息严密防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公开透明回应群众关切,增强舆情引导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要加大对传染病防治法和防控知识的宣传教育,引导全社会依法防控,提高人民群众自我防护能力。

信息、信任和信心,是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重要支撑。信息公开是针对疫情的一剂“疫苗”,信息公开透明的程度决定着社会公众对疫情风险的认知水平,更是安抚社会焦虑情绪的“镇静剂”。只有让科学权威的信息始终跑在前面,才能遏制谣言传播,让群众以信任为链条,构筑起群防群治的抗疫防线。各有关部门要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和舆情焦点,理性引导、沉着应对,不断增强全社会的抗疫信心。

法治思维不仅是疫情防控的“定盘星”,也应成为防控不实信息的“指南针”。要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对于那些干扰抗疫大局的不实信息,要及时澄清并依法查处。只有不断铲除不实信息的生存土壤,不断为疫情防控创造清朗的舆论空间,才能更好地凝聚共识、坚定信心、形成合力,众志成城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编辑/白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