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110丨接警员赵莹 为每个家庭找回走失的“太阳”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0-01-10 18:29

孩子是每户家庭的“太阳”,如若孩子不慎走丢,那么家庭的天空就会黯然失色。走失儿童的警情最让110接警员揪心,这种警情比其他警情更复杂也更难处置。时间是唯一的法宝,对走失孩子来说,发现时间越早越好找,时间越晚寻找越困难,危险系数也越大。每次面对这样的警情,北京110接警员赵莹都要在众多碎片化的信息中一点点梳理、一块块拼凑,努力搜寻有效的关联线索。

2019年11月25日,朝阳区金盏乡周女士倒垃圾回来后,发现2岁的儿子走失了,周女士哭的上气不接下气地打着报警电话,赵莹果断地用一句话敲醒周女士,“同志,您要是着急找孩子就别哭了,这十秒您除了哭就没别的......”周女士马上停止了哭泣,赵莹迅速调整语气,问道“您出门到回来用了几分钟?”

“不到5分钟”周女士回答。

“5分钟的话,孩子应该走不远,您现在有三件事要立即做,第一件,您家是金盏乡哪个村的,村里要是有喇叭马上广播。第二件是马上出门找邻居帮忙,分别去离家最近的公路、河沟、水井等地方查找,第三件事,孩子穿什么颜色衣服,身体特征……”赵莹一边询问叮嘱一边联系属地警方赶往现场。不到10分钟报警人打来电话:“谢谢110,孩子找到了,在公路边......”

这个孩子找到了,赵莹松了一口气,但还有一个孩子走失的警情让她有些担心。海淀上庄的一位邱女士,12时18分发现7岁的儿子“团团”走失了,她记得最后一次看见“团团”大约1小时前,孩子穿啥衣服不记得了,唯一的线索是孩子不爱说话。赵莹接警后分析,一般情况下7岁孩子一分钟走50到80米,一小时走3到4公里,搜索范围直径扩大到10公里,理论上出不了六环,便指导属地警方加大寻找力度。一个小时、两个小时过去了,民警掌握的仅有线索是——邻居的孩子在三个小时前看见“团团”独自一人向车站走去。

在民警反馈信息过了15分钟后,大兴区的一位李先生报警称,发现一个走失儿童,无论怎么问孩子就是不说话,这与走失的“团团”特点相近,赵莹立即联系大兴警方进一步核查信息。很快,民警反馈这是女孩。赵莹又陷入思索,那这孩子又是谁家的?

随后,有群众报警在西城区天桥居民区发现一个疑似走失儿童,孩子手背上还有渗血的棉签;胡先生在德胜门报警称一年级的孩子放学找不到了;李先生报警说孩子在北医六院输液室走失了;毕女士报孩子放学被陌生人接走了;陈先生报孩子放学后在天桥附近走失;郝女士报警说儿子用陌生号码来电说没钱回家,没说两句电话挂机,反打占线,再重拨就关机了……一件件走失警情背后是一个个家庭期盼的双眼,接警员仔细叮问报警人每一处细节,走失孩子的特征,身上识别物,疑似走失位置,旁边是否有其他人关注孩子等等,并联系属地警方奔向一个个现场。

时针滴滴答答的转动,经过一段时间工作,事发现场传来了好消息。民警在友谊医院找到了棉签孩子的母亲,德胜门的孩子上了同学家长的车,北医六院的孩子自己坐车从学院路去到西单,毕女士的孩子找到了,大兴女孩联系上了父母,郝女士的孩子被好心人直接开车送回了家······

然而上庄的“团团”依然没有音信,这可把赵莹急坏了,正在此时,一旁的接警电话又响了起来,赵莹拿起电话听到一名司机称:在昌平马池口怀昌路附近,发现一个小孩沿京密引水渠南侧独自行走,司机停车后却找不到孩子。“京密引水渠”、“独自一人”,这两个重要信息撞击着赵莹的耳膜,在京密引水渠独自行走的孩子如果坠入河中,后果不堪设想,不容多想,赵莹迅速联系属地警方赶往现场。

经民警沿京密引水渠逐一排查,终于在一棵树下找到了孩子,并反馈信息称,是一个约六、七岁的男孩,身高1米2,穿深灰色外衣,一直哭闹,不爱说话。赵莹迅速反应,马池口与上庄虽有一定距离,但很有可能是“团团”,最终,在昌平警方和海淀警方的共同努力下,“团团”安全回到了家人身边。

赵莹说,每次接到儿童走失报警,心里都特别紧张,怕幼小的孩子被车撞到,怕孩子跌落深井、河渠,怕孩子在寒夜中瑟瑟发抖,怕孩子们在夜幕下无助、恐惧。所以,每次接到类似的报警,赵莹都会把走失的儿童当成自己的孩子,细致耐心地梳理分析,和一线民警照亮孩子回家的路,找回每个家庭走失的“太阳”。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叶婉
编辑/白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