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世纪70年代在歌坛曾经流传一首描写海军的歌曲《我爱这蓝色的海洋》,悠扬的节奏赢得许多官兵和音乐爱好者的喜爱。这首歌的创作者和首唱者、著名男中音歌唱家胡宝善于9月13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4岁。胡宝善的儿子、著名影视剧演员胡军在微博向观众通报了父亲去世的消息,他写道:“爸,您选择了这个特殊的日子离开——2019年9月13号中秋……从此以后每过中秋您都会和我们在一起……您一生最爱的是我们的妈妈和这个家……您一生对艺术的追求让我们这些做晚辈的自愧不如。[我爱这蓝色的海洋]我们爱您!愿您一路走好。爱你,我的爸爸!”简单的话语表达着父子情深。
胡宝善是北京人,1950年参加部队文艺工作,曾从师于蔡静仪教授学习声乐和听过梅德维捷夫的课,1958年同歌唱家施鸿鄂一道去保加利亚随契尔金教授学习声乐,50年代末赴保加利亚索菲亚音乐院攻读研究生,从师世界著名声乐教授布伦巴罗夫的指导。回国后,在解放军总政歌舞团、解放军艺术学院音乐系、海军政治部文工团任独唱演员。他的演唱音质纯净润厚,吐字真切,音域宽广;声乐功底扎实,具有艺术感染力。
1972年,胡宝善创作了歌曲《我爱这蓝色的海洋》,这首歌一经胡宝善亲自演唱立刻产生广泛的影响,成为全国观众最为熟悉和喜爱的海军歌曲,传唱至今。直到去年,北京音乐家协会组织“一带一路”系列交响乐创作,这首歌的旋律还被作曲家伍嘉冀运用到交响乐《蓝色畅想》中,再次发挥其作用。
胡宝善曾经在接受采访谈起《我爱这蓝色的海洋》时说:“1971年,周总理曾要求三军文艺战士要把歌舞搞上去,当时我们排一台晚会,准备迎接金日成首相和西哈努克亲王。当总理看完晚会后,他说:'同志们哪,大海也有平静的时候呀!你们为什么就不能唱点抒情的歌曲呢?'总理的一番话对我的启发非常大,我决心一定要写首部队的抒情歌曲。正好1972年我出海拉练从南平到汕头,在当时特定的环境中,风浪很大,军舰在很有规律的节奏中行驶。我马上产生了用圆舞曲写这首歌的念头,表现海军战士在艰苦生活中的乐观主义情绪。在一股激情之下很快完成了创作,当我第一次演唱时,没想到会引起海军广大指战员热烈欢迎和肯定,并很快被广为传唱。甚至有外国的海员写信给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说非常爱听这首歌。”直到2011年,胡宝善发布了首张个人专辑《我爱这蓝色的海洋》,这首歌也成为电视剧《火蓝刀锋》的主题曲。
胡宝善有一个歌唱家的哥哥胡松华,也是观众熟悉和喜爱的歌唱家,曾经在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中演唱《赞歌》而闻名。胡宝善的儿子胡军也是国内优秀的舞台剧和影视剧演员。胡宝善在工作之余喜好书法和绘画,也留有不少作品。胡宝善在晚年致力于人才培养,不少学生亮相在国内各个音乐会和歌剧舞台上。“我爱这蓝色的海洋,祖国的海疆壮丽宽广,我爱海岸耸立的山峰,俯瞰着海面像哨兵一样……”歌唱家虽然离去,这歌颂着海洋的歌声将永久回荡。
据悉,胡宝善先生的告别仪式将于9月17日上午7时在北京医院告别大厅举行。
(图片来自胡军微博)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田婉婷 伦兵
编辑/刘净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