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蒿素研究中心举行奠基仪式:助力屠呦呦团队 预计后年竣工
澎湃新闻 2019-08-29 17:06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科技园一期工程青蒿素研究中心举行奠基仪式   北京建工 供图

8月29日上午,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科技园一期工程青蒿素研究中心举行了奠基仪式,屠呦呦领衔的中国中医科学院青蒿素研究中心未来将获得更加坚实的科研条件和后备保障基础。该工程由北京建工承建。

青蒿素研究中心预计将于2021年竣工。据介绍,即将新建的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科技园一期工程青蒿素研究中心位于北京大兴区新城生物医药与产业基地内,总建筑面积7.3万平方米,由中部地上13层的主楼和位于东西两侧、地上7层的大空间实验室、重点实验室及动物实验室3栋单体科研楼用房构成。

屠呦呦从《肘后备急方》“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得到启迪。于1971年发现中药青蒿叶子的乙醚提取中性部分(简称“醚中干”)对疟原虫有100%抑制率;1972年夏,经批准试用于30例临床,全部有效。与此同时,屠呦呦及其课题组继续对“醚中干”进行分离优化,1972年11月得到抗疟有效单体,命名为青蒿素。1986年,“青蒿素”获得了中国新药审批办法实施以来的第一个一类新药证书(86卫药证字X-01号)。

2001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将青蒿素类为主的复合疗法(ACT疗法)向所有疟区国家推荐作为疟疾的首选方案,2010年全球采用ACT治疗的约1.8亿人,治愈率达97%。

青蒿素研究中心效果图

青蒿素类药物现已成为最有效、无并发症疟疾的一线治疗药物。据世界卫生组织2018年11月发布的《2018年世界疟疾报告》,2010年至2017年,各国共采购27.4亿个以青蒿素为基础的复方药物疗程,其中62%系公共部门采购;通过国家疟疾规划发放了14.5亿个以青蒿素为基础的复方药物疗程,其中14.2亿(98%)用于世卫组织非洲区域。

2015年10月5日,2015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发给了中国的屠呦呦教授,这是中国科学家第一次获得诺贝尔科技类奖项。该奖项是为表彰屠呦呦及其团队发现的青蒿素在世界抗击疟疾斗争中做出的伟大贡献。

“青蒿素是传统中医送给世界人民的礼物。”屠呦呦曾说道,获得诺奖是中国科学事业和中医科学的荣耀。中医药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该让其发挥更大作用,为人类健康造福。

目前,由屠呦呦担任中心主任的中国中医科学院青蒿素研究中心位于北京市东直门内南小街的中国中医科学院内。据官网介绍,该中心已有实验室面积(位于中药所大楼2层和9层内,药厂三层)近1600平米,截至2019年6月中心通过多种途径共计到位仪器100台,总金额达4000余万元(仪器安置中)。

该中心一线科研人员共计22人。其中,具有博士生导师资格的3名,硕士生导师资格的3名。中心建设目标为,以青蒿素研究中心为依托,建立中医药行业内第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构建开放的抗疟及青蒿素研究学术交流平台和展示窗口。

值得注意的,此次奠基新建的建筑还将巧妙得体现中医之道和青蒿素由来。

中国中医科学院相关负责人介绍,青蒿素研究中心工程建筑的整体形态外直内曲,寓意“医者方圆,外方内圆,外刚内柔”的中医行医之道。3栋科研楼呈现东西低、中间高的走势,东西建筑环绕中部主体形成托举之势,寓意青蒿素汲取中国中医精髓,冉冉升起。

从13层的主楼看,楼体在高层开始具有向外侧的悬挑结构,使得主楼造型下小上大,引喻青蒿素的来源——黄花蒿的生长与绽放。建筑的外立面和幕墙则将打造覆盖面广的垂直线条造型,取意中医行医之法——针灸的形态。主楼中央则取用青蒿素分子结构的形状,建造有八边形的中空庭院,使整个建筑的空间布局和采光更加通透。

来源/澎湃新闻

编辑/樊宏伟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