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赫章:悬崖上凿出470米“挂壁公路”脱贫致富奔小康
中国新闻网 2019-08-06 17:10

夏日的清晨,贵州省毕节市赫章白果镇县石板河村52岁的村民黄启富一早起来清扫起进村的山路上的不多的灰土、碎石等。“就是想着把路养好。”黄启富开心地告诉记者,这可是村里的致富路,而他则与这条路有半辈子的情缘。

这条通往石板河村的山路被称为“挂壁公路”,悬挂在约90度陡峭的悬崖上,路面离山脚有近200米的高度,全长470余米。路面宽窄不一,宽的地方也仅仅是容纳两辆小汽车擦身而过,路窄的地方最多可供一辆城市SUV型汽车通行。

未通路之前的石板河村交通极其不便,村民自嘲地说“早上出去天不亮,晚上回家月亮上”。黄启富说,“挂壁公路”没有通之前,村里的人到乡镇上换取生活用品要背着粮食、器具等要绕山路走5个小时,全靠“人背马驮”。

回忆当年,参与修路的石板河村村委会主任唐仁文心酸地告诉记者,群山环绕的石板河村在岩壁的阻隔下,村里人只能从一条叫“梯子岩”的岩缝里进出,村里的很多人甚至一辈子都没到过几公里外的乡镇见见世面。

距离赫章县城仅有26公里的石板河村,居住汉、苗、彝等民族。昔日在村民口中“原始时代”的石板河村,村民吃不饱穿不暖,住在简陋的茅草屋中。1999年村里一位老人过九十大寿,却因家属外出买菜时马匹失足摔死,让人悲痛不已。这一幕深深地刺激了当地的所有村民。

为了改变贫穷落后的状况,让子孙后代过上好日子,村里的人毅然决定要修一条“出山路”。人心齐泰山移,面对悬崖峭壁,石板河村的2000名各族同胞化身愚公开山修路。

然而修路不易,尤其是在悬崖峭壁上修路,对于没有经验的村民来说,开工后不久就出现了人员伤亡情况。“面对困境,我们没有退缩,而是想方设法干下去。”唐仁文拿出一份他珍藏许久的“公路指挥部登记本”向记者描述当时的情景,当时的乡政府极为支持修路,组织专业人员实施爆破后,再让村民清理碎石。

由于地势陡峭,清理工作只能靠村民用简易的箩筐搬运。当时年轻力壮的黄启富和第第黄启贵成为搬运碎石的一员。他们的父亲黄佑明因年纪大就和村里的妇女在安全地段帮忙。

唐仁文告诉记者,当时修路十分艰难,为了节省时间有的村民还冒险只依靠一根绳索攀岩而上,有的村民要在岩洞里工作15天才换班,吃住都在山洞里,吃的也要依靠绳索从山脚下钓上来。

历经三年的时间,在2002年的夏天,石板河村民终于从悬崖上凿出一条长470余米的出山路。现年78岁的黄佑明说,通车时全村人几乎都喜极而泣,村里从来没有见过汽车的老人们都拿出凳子坐在路边一定要看看汽车长啥样才罢休。

随着“挂壁公路”的通车,石板河村村民的生活越来越好,昔日的茅草屋逐渐被砖瓦房代替。通电、通水、通网后,村民也过上城里人的生活。昔日与世隔绝的小乡村,也因“挂壁公路”而名声大噪,游客也慕名而来。

数据显示,石板河村人均纯收入已达到4300元,计划到2020年实现整村脱贫。石板河村的巨大变化让外界看到了“穷则思变,变则通达”的“毕节志气”和“毕节精神”。为帮扶石板河村脱贫致富,赫章县政府已修建完工两条通旅游景区的道路,并计划将石板河村纳入阿西里西风景名胜区整体发展规划。

看到了未来发展潜力的村民唐仁敬也结束了在外打工的生活,回乡创业搞起了养殖场和农家乐。“以前的荒山现在都成了资源,今后的日子回越来越好。”

文/记者 张伟

编辑/董伟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