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不会忘记|蒙古族“抗日三女王”请缨杀敌
政知见 2025-08-28 18:29

从白山黑水到热带丛林,从长城脚下到太行山上,从华北平原到南海之滨,随着日寇侵略的战火向我国中部、南部蔓延,历经苦难的中国大地上,不断汇聚起各族人民誓死抗日的滚滚洪流。

中国会亡吗?不会亡,胜利最终属于中国。中国能够速胜吗?不能速胜,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中国抗战力量如万物生长,日本侵略者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所到之处皆遇各族军民的顽强抵抗。

任凭惊涛骇浪,屹然砥柱中流。毛泽东指出“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在艰难且漫长的岁月里,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华各民族军民振奋精神、团结一心,筑起真正的铜墙铁壁。

“云英虽属女流,深知日军毒计,绥包事变后,即率旗潜武川固阳伺机杀敌。”1938年6月,当时的内蒙古东公旗旗王夫人巴云英致电阎锡山及八路军副总指挥彭德怀等请缨杀敌。

在内蒙古西部大草原上,当时的西公旗和东公旗两个蒙古旗王的夫人分别叫奇俊峰和巴云英,另外有茂明安旗旗王的夫人额仁庆达赖。3位旗王夫人在王爷去世后,执掌军政要务,冲破日军包围圈,领兵抗日,与日寇顽强斗争,被称为蒙古族“抗日三女王”。

奇俊峰1915年生于阿拉善和硕特旗定远营的一个蒙古贵族家庭,19岁时嫁到西公旗,当上旗王福晋。1936年旗王病逝,奇俊峰成为执掌西公旗军政实权的女王。

奇俊峰

日军踏入内蒙古草原以后,侵占绥远大部地区,持续以各种手段胁迫蒙古王公接受日伪统治,一些蒙古旗的王公上层投靠了日伪政权。“当时草原上的形势非常复杂危险,德王投奔日伪,成立傀儡政权,日军、德王等势力对奇俊峰一行虎视眈眈。”中国文物学会会员、内蒙古自治区中共党史学会常务理事赵殿武介绍。

在此背景下,奇俊峰毅然投身抗日。1938年的一天,趁着夜色,奇俊峰带兵冲出日军布控,经历一番激战后,抵达五原县城,与对日作战部队汇合,当时被称为“第一个从日伪占领区投向抗日阵营的蒙旗王公”。

此后,奇俊峰被任命为乌拉特前旗代理扎萨克、旗保安司令,并将旗保安队扩编为600多人的武装力量,在绥西坚持抗日战斗,多次与友军合作,发挥熟悉地形的优势,担负向导和侦察任务,屡立战功。1938年7月10日拂晓,日军千余人分乘40余辆汽车,进攻后套的咽喉要地西山嘴,奇俊峰率部配合傅作义部英勇杀敌,重创日军。

在此期间,东公旗额王的福晋巴云英、茂明安旗奇王的福晋额仁庆达赖也相继摆脱日本人控制,投奔抗日力量。“蒙古族人民长期生活在草原上,能骑善射、枪法好,打游击战很有优势,还擅长打伏击战,在草原对日作战中发挥了特殊作用。”额日和是巴云英后代,称呼巴云英为“姑奶奶”,从小他就听家里长辈讲述这位“抗战女王”的故事。“她当时在老百姓中的口碑很好,受到拥护,号召大家对日作战以后,许多汉族、蒙古族战士主动加入队伍,一同抗日。”

在茂明安旗,为了投奔抗日阵营,额仁庆达赖秘密策划了半年多。当天,额仁庆达赖带队骑马向西行进,但被2台满载日本兵的汽车追上。额仁庆达赖快速从靴筒中抽出一把手枪,迅速控制局面后,继续带队向西找到了抗日力量。

如今,内蒙古草原风吹草低,牛羊成群。西风烈烈,“抗日三女王”的传奇故事仍在传唱,成为中华民族团结抗战的辉煌一笔。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高语阳
编辑/马晓晴 高语阳

相关阅读
国家不会忘记|草原上的猎鹰“达斡尔族情报员”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8-28
国家不会忘记|“百战百胜的回民支队”筑起抗日堡垒
政知见 2025-08-27
国家不会忘记|朝鲜族女战士牡丹江岸青史标芳
政知见 2025-08-27
草原“玫瑰”正怒放:走近一支建队35年的蒙古族学校女足队
中国青年报 2022-07-18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