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评丨当“养老”向“享老”迈进 银发时代变身金色年华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8-26 22:28

“有卡拉OK也能吃饭,我们这些退休的阿姨们经常来!”在苏州一家网红餐厅里,这样的组合消费模式广受老年人欢迎。“人均百元聚一天”,包括中餐晚餐和午间时段娱乐,这种慢节奏、长时段的就餐休闲环境成了老同学、老同事们聚会的首选。

国家税务总局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老年旅游服务、体育健康服务、文化娱乐活动销售收入同比分别增长26.2%、23.9%、20.7%。刚需、健康、悦己成为银发消费的三大核心驱动力。这也是近年来我国老年友好型社会环境持续优化的一个缩影。在如今的老年人眼里,光是“养老”还不够,“享老”才是追求。

从“养老”向“享老”的迈进,离不开新型养老服务的广泛提供。目前,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突破3.1亿,预计2035年左右将超过4亿人,2050年达到5亿人,如何实现老有所养、老有优养已是时代课题。近期,民政部、自然资源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养老服务设施布局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正是着眼未来的关键一步,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充足预留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发展空间,养老服务优先选址老年人较为集聚区域,确保养老服务设施与人口结构、区域发展相匹配。“十四五”以来,我国的养老事业从“有”到“优”,“质”的方面进一步提升,“量”的方面也在稳步增强。《2024年度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公报》显示,截至2024年末,全国共有各类养老机构和设施40.6万个,养老床位合计799.3万张,全国老年助餐点达7.5万个。

从“养老”向“享老”的迈进,离不开专业人才的不断涌入。比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最新发布的职业“养老服务师”就是复合型人才,承担“大管家”的职责,会从医疗照护到社会参与、文体康旅、终身学习等方面,为老人评估、定制个性化的照护方案并实施,满足其多样化需求。作为老年医学科的医生则要有“三头六臂”:内科是基础,但神经、精神、康复、营养、药学都得懂点,把碎片化的健康问题拼凑起来,找到最适合老人的方案。当前,有多所院校开设了养老服务相关专业,国家持续完善职业认证体系,一批有专业知识、有奉献精神的青年人才投身养老事业……多措并举之下,专业、优质资源正加速向老年群体聚集。

从“养老”向“享老”的迈进,还需要科技发展为养老事业提供前进动力。康复机器人从单一训练功能,升级为评估、训练、反馈一体化;护理机器人针对不同场景细化功能设计,提升照护能力;陪伴机器人在情感识别、个性互动及社交功能上不断进步。全国首家以“AI+养老”为主题的体验店,今年夏天已在上海开业。

从政策顶层设计到基层服务创新,从传统家庭养老到社会化、专业化服务供给,从基本生活照料到精神文化满足……如今,养老已不再仅仅是家庭责任,而是全社会共同参与的事业,一个多层次、全覆盖、可持续的养老生态系统正在逐步形成中。目前,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已达到79岁,超过“十四五”规划中“提高1岁”的目标。养老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关乎每个人的晚年生活质量,期待未来的“银发时代”,成为我们的另一段“金色年华”。

文丨孙诗乔 

编辑/贺梦禹

相关阅读
河北兴隆抢险救灾持续进行中 响水湖通村道路已抢通
央视新闻中国之声 2025-08-02
经济随笔丨破解“急难愁盼”要把握好几个关系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6-15
开通倒计时!这条时速350公里高铁开始联调联试
中国铁路 2025-06-03
热评丨职业进化论:技术、消费与青年梦想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5-17
赛点丨就在今晚!郑钦文能否迎来今年红土首胜
总台环球资讯广播 2025-05-09
热评丨激扬青春 奋力开创“年轻的事业”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5-04
两会同期声丨扩大养老服务供给 大力发展银发经济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3-10
游客要“好货” 牵出濒危动物制品黑市交易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12-15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