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强在京出席2025年全国生态日主场活动开幕式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座谈会。
他强调,要“以更大力度把绿水青山建得更美,以绿色发展方式把金山银山做得更大,奋力谱写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新篇章”。
央视画面显示,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自然资源部部长关志鸥、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和北京市市长殷勇、浙江省省长刘捷,以及首任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解振华,联合国前副秘书长埃里克·索尔海姆等在座谈会上发言。
这是我国迎来的第三个全国生态日。
2023年6月28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通过决定,将8月15日设立为全国生态日。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表示,“全国生态日”由全国人大常委会以决定的形式设立,彰显其权威性、严肃性,将8月15日设立为“全国生态日”,体现了首创性、标志性、独特性,具有鲜明的辨识度,意义重大。
2023年8月15日,首个全国生态日主场活动举行,地点选在浙江省湖州市,出席活动开幕式的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
2024年8月15日,全国生态日主场活动举行,地点是在福建三明,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国中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今年还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
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到安吉余村考察,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
上述理念破除了过去环境与经济两者之间僵化对立的错误认识,指明了实现发展和保护协同共生的新路径。
●一方面,经济发展可以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重要物质基础和条件,坚持把绿色低碳发展作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治本之策。
●另一方面,离开了“绿水青山”,人类社会一切财富都将成为无源之水和无本之木。绿水青山本身蕴含着无穷的经济价值,可以源源不断带来金山银山。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缘起于浙江、践行于全国。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年来,理论内涵和实践应用不断深化拓展,已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在8月15日的会议上,李强表示。
如今,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
不妨来看几组数据。
2024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为29.3微克/立方米,全国地表水优良水质断面比例达到90.4%,首次超过90%;森林覆盖率超过25%,全球新增绿化面积约1/4来自中国;2020年如期实现固体废物进口清零的目标,发达国家将中国作为“垃圾场”的历史一去不复返。
我国还不断推动生态价值多元转化。截至2024年,全国旅游景点年接待游客67.6亿人次,总收入4814.2亿元,绿色、有机、名特优新、地理标志农产品总数达到7.8万个,推出乡村旅游重点村镇1597个。
在此次座谈会上,李强表示:
●这一重要理念,引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生态奇迹和绿色发展奇迹,我们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生态环境更加优美,经济增长含“绿”量持续攀升。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还将继续走下去。
2023年7月,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到,今后5年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时期,要“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习近平总书记还强调,要“拓宽绿水青山转化金山银山的路径,为子孙后代留下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
在2025年8月15日的座谈会上,李强指出:
●要以更大力度把绿水青山建得更美,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着力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切实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
●要以绿色发展方式把金山银山做得更大,持续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扎实推动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加快形成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
●要以健全的制度为守护绿水青山提供可靠保障,创新生态文明体制机制,落实好各项改革任务,强化制度刚性约束和内生激励作用。
●要以坚定务实举措积极推动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携手各方保护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共同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
就在8月1日,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在《人民日报》发表了《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协同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文章。
文中提到,深化美丽中国建设推进落实机制,协调推动各领域行动全面展开,研究制定美丽中国建设成效考核办法;深入推进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推动生态环境法典编纂,实施分区域、差异化、精准管控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健全生态环境监测和评价制度等。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孟亚旭
编辑/倪家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