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谓“春温、夏热、秋凉、冬寒”,冬天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寒。所以,冬天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特别高,死亡率也很高,需要养心。又所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人们经常说“冬令进补”,冬天补进去并保得住,可以让明年用,这个是机会。中医说有六种邪气,即风、寒、暑、湿、燥、火,其中冬天最大的挑战是寒。
中医的寒有什么特点其一,寒主收引。寒了以后,人体会出现“往内收”的感觉,如筋脉拘急、关节痉挛疼痛,比较容易出现关节不利;血管也会收缩,一收缩,血压可能就上去了。
其二,寒性凝滞。寒了以后,血液也会流动得慢一点,没有那么畅通了,就叫凝滞。冬天,血流会变慢,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也会升高。
其三,寒伤阳气。冬天,有些人会手脚冰凉、倦卧甚至动都不想动,有些人会夜尿清长、起夜多,这些都是阳气受损的表现,即寒的问题。
心脏不好的人,冬天怎么办
冬天,要特别注意血压天气一冷,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就上去了。血压最怕波动,一下子上去,一下子下来,容易诱发脑卒中。因此,高血压患者冬天要天天量血压,一旦发现收缩压经常超过140mmHg,就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把药量加上去,把血压降下来,不要让血压波动。还要特别注意,《黄帝内经》载:“冬三月……早卧晚起……必待日光……”说的是冬天起居不仅要早睡,还要晚起;太阳还没有出来,大地的阴霾还没有散掉,这个时候阳气不足。老年人这点做得最差!很多老年人冬天早晨起得很早,先去锻炼,回来以后要吃完早饭再吃抗高血压药,可是锻炼时血压就已经升高了,抗高血压药吃得太晚了是要出问题的。有研究表明,脑卒中和心肌梗死在早晨6点至上午9点发病率最高,这也是迷走神经与交感神经“交接班”的时间,这时最容易出问题。既然早晨容易出现高血压、阳气不足、心血管事件,那冬天就要避开这些“危险”,锻炼不要在早晨!
#冬天,要防止心脏受损
中医说“五脏配五行”,即“肝、心、脾、肺、肾”配“木、火、土、金、水”,五行相生相克。心脏不好的人,一般是“火”出了问题。心脏受损,则阳气受损(阳虚);阳气不足,就会出现内寒。急性和慢性劳损导致人体阳气虚衰,内寒就会上升;就像火炉里的火不足,水烧不开,就是冷的。
心脏为什么会受损
目前,我国发病率最高、占据死亡率第一位的就是冠心病,即心血管堵住了。其中,急性损伤以心肌梗死为主,慢性损伤以心力衰竭为主。心力衰竭是所有心脏疾病到了终末期的表现。
下面,就从中医角度来说说心脏疾病是如何影响心气和心阳的。
气是什么?
气是活力和精神。心肌梗死,有些人一下子就过世了,或一下子就休克了,阳气一下子没了,叫心阳暴脱。有些人救过来了,但病情也很危重,叫心阳式微。若胸痛者在疾病发作后能在2小时之内把血管打通,损伤就小,一般仅是心气受损。心力衰竭,刚开始总是心气受损,阳气不足;随着病程进展,阳气越来越少,心脏功能越来越差。若把心脏比作是“发动机”,那么有100分的血液,最好能一下子“打”出来大于60分;如果只能打出来50分,就马马虎虎;如果只有30分,就会出现很多症状,心力衰竭会导致喘息、水肿、心慌等。
发生心肌梗死怎么办
以前基本上没有好办法,但随着医学的发展,现在有了介入手术,使得心肌梗死患者的死亡率大大下降。现在的治疗步骤为从危重急症的处理,到保护心肌、心脏功能,让心脏以后不要受损得更厉害、不要衰竭,最后到让心脏康复。救治此类患者,补心气、护心阳尤为重要,这是中西医结合治疗的良好切入点,能让疗效更佳。所以,笔者团队一般在手术前就要给患者用一些中药,以保护心阳,术后再调养一下。那么,面对外寒+内寒,该怎么办呢?要温阳散寒!还有很多患者有一种想法——药不如食。经常有人问我:“崔医生,我平时吃点什么好呢?”那我会问你是什么情况,如果你只是亚健康,吃点保健品或食疗也可以,但如果是疾病状态了,就要先把病看好,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调补。此外,需要注意,食疗不是让你天天吃!
编辑/王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