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在足以令山石化作尘土的无常中,无畏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1-08 18:00

◎河森堡(科普作家)

和同好们一起游历了山西,其中包括一些佛教圣地,如南禅寺、佛光寺、善化寺、应县木塔等。沿途所见中,我最喜欢的佛像是图中这尊,立于云冈石窟外部崖壁。

云冈石窟位于大同市以西约16公里处,其所在的武周山早先就是祭祀重地,再加上此处的石料条件适宜加工,于是,北魏统治者决定在此开凿石窟,用不朽的山石塑造佛像,以光大佛法。

然而,山石并非不朽,自北魏之后约1500年来,不少佛像已被自然剥蚀,如图中这尊,面目模糊,肢体残缺,当年的精雕细刻已化为砾石渣土随风而去,这在云冈石窟并非孤例。

云冈石窟位于北方农牧交界线一代,寒冷时,最低气温可达零下30摄氏度左右,而当地常见石料的特点之一在于结构疏松,吸水性强,当佛像受潮后,其内部水分遇寒结冰,体积增大,岩石会因此胀裂,这个冻胀过程在一千多年里反复发生,石制佛像的裂隙随之从小到大,由少变多,以至结构开裂,崩解坍塌。

除了寒冷之外,温暖也会损伤佛像。例如,岩石中的钾、钠、镁等离子会遇水形成可溶盐,而当可溶盐以溶液形式进入佛像内部后,遇到环境升温就会浓缩结晶,进而给岩石内部带来晶体挤压力,加剧佛像开裂。

再有,山西历来是个产煤大省,烧煤时释放的二氧化硫形成了酸雨,其年复一年的冲刷进一步腐蚀了云冈石窟的佛像。

综合诸多原因,云冈石窟的不少佛像已经面目模糊造型崩坏,而我之所以喜欢这样的佛像,在于其自身的消逝暗合了佛理。

佛教早期本无塑像传统,自亚历山大大帝东征之后,受希腊文化影响,用山石将神佛具像化以供众人敬拜这种方式才进入中国,被发扬光大。

然而,石像再坚固也是有形之物,不可抵御无常的力量,无论佛像雕得多么雄奇高大,总有一天也会化为尘土。正如《金刚经》所言,凡有所相,皆是虚妄。图中这尊佛像,虽然手已残缺,但其右臂抬起,可见其之前所施的是无畏手印。在我看来,施着无畏印慢慢消逝,更能让人理解所谓“凡有所相,皆是虚妄”。在我的领悟中,所谓佛,即觉悟的人,而所谓觉悟,即在足以令山石化作尘土的无常中,无畏。

编辑/韩世容

相关阅读
张旭云:云冈石窟的“末梢”藏着一个“小博物馆”
中国青年报 2025-01-03
B超+虚拟现实技术!“黑科技”让云冈石窟“永久定格”
央视新闻 2024-01-29
麦积山石窟第133窟暂停开放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3-07-07
封闭70天后 云冈石窟“弥勒三尊洞”对外开放
中国新闻网 2022-06-17
云冈石窟“弥勒三尊洞”封闭70天后对外开放
中国新闻网 2022-06-16
云冈石窟的“文保医生”:“日常问诊”为文物“延年益寿”
中国新闻网 2022-05-17
云冈石窟“弥勒三尊洞”封闭70天开启数字化采集
中国新闻网 2022-04-06
云冈石窟最大佛像所在第5窟升级后重新开放
中国新闻网 2022-03-14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