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发展县域经济
经济日报 2025-01-01 10:00

“千亿大县”不断扩容,县域消费“多点开花”,县域旅游强势崛起……近来,“县域”二字越来越火,正在成为经济发展的关键词。

县域,是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纽带、农村为腹地的区域单元。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培育壮大县域经济,是扩大国内需求、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支撑。

县域虽小,但经济实力不容小觑。数据显示,近三成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分布在县域产业集群中,县域产业集群已成为我国工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县域虽小,但有广阔的发展空间。2023年,全国“千亿县”总数达59个,GDP总量达9.6万亿元,占全国比重达7.6%。我国经济韧性强,县域经济在其中的贡献不可忽视。

当前,我国大中城市的产业结构正在发生转变,一些传统产业逐步向县域转移,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向县城集聚,为提升县域产业承载能力、推进新型城镇化提供了机遇。在此背景下,我国广大县域要因地制宜,走好发展之路。

我国有1800多个县和县级市,覆盖全国7亿多人口、90%的国土面积,数量大且类型多,每个县都具有鲜明的特色。县域要发展,首先要找到适合自己的“赛道”。要立足自身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及功能定位,瞄准市场需求,摒弃“别人有我也要有”的惯性思维,因地制宜打造县域特色优势产业集群。比如,福建沙县小吃“香”飘海外,覆盖66个国家和地区;山东曹县汉服产业全国闻名,借“国潮”之风展现文化之美……“小地方”努力挖掘自身独一无二的发展路径,也能释放“大能量”。

县域建设要少一些“扩张”思维,多从“便利性、舒适度、性价比”等“小而美”的角度补齐发展短板,这需要各地统筹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例如,福建着眼提升县域人群生活的便利度,所有建制村实现100%通客车,直接通邮率和快递网点乡镇覆盖率达100%,山区基础设施水平全面提升。又如,2021年以来,贵州参照二级综合医院标准进行建设,在一些距离县城远、覆盖人口多、自身基础好的乡镇卫生院,陆续打造了150个县域医疗次中心,让更多群众享受便捷的医疗服务。

县域,一头连着城市,一头连着乡村,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有机结合的关键一环,在促进城乡融合中具有独特作用。因此,发展壮大县域经济,还要把县域发展纳入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发展的大格局中。在完善自身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的过程中,县域要充分发挥连接城乡的“桥梁”作用,不仅让各类优势资源、公共服务从城市逐步向乡村延伸,也让越来越多的美丽乡村被发掘和点亮。

当然,发展县域经济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个漫长的更新过程,往往需要全局和长远的眼光,不断创新发展思路并勇于实践。如此,县域才能成为持续释放能量的宝藏。

文/臧梦雅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王涵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