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吸附代谢毒素 武汉造“生物人工肝”投入临床使用
武汉晚报 2024-12-30 12:06

“我们持续聚焦肝病领域学科前沿,在肝癌肝移植、肝脏肿瘤、器官质量优化、急慢性肝衰竭及天然高分子材料医学转化应用这五个重点方向上,已经取得多项突破,成功实现了天然高分子生物人工肝的临床转化应用。”

12月28日,在2024湖北省肝胆疾病学会年会暨第十届武汉大学珞珈移植医学高峰论坛上,叶啟发教授称,这款地道武汉造的“生物人工肝”已正式投入临床并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使用,肝衰竭患者有了治疗新选择。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解毒器官,一旦出现肝功能衰竭,体内的毒素和代谢产物就无法排出体外,绝大多数患者只能依靠血液净化系统(俗称“人工肝”)来排毒。针对这项斩获湖北省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具有完全知识产权的新技术,主持研发的叶啟发教授介绍,目前“人工肝”使用的吸附材料依赖国外进口,以化学材料为主,排毒效果尚待改进。

2012年,叶啟发教授团队与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大学张俐娜教授合作,希望找到制造天然高分子生物肝的合适材料。试验中发现,从蟹壳、小龙虾壳中提取的甲壳素,在吸附毒素方面有独特效果。

团队核心研发人员、湖北省肝胆疾病学会副会长、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肝胆疾病研究院钟自彪主任医师告诉记者,团队在天然高分子生物医用材料转化领域深耕十余年,首创14种天然高分子血液净化吸附材料,能够高效精准吸附胆红素、血氨、肌酐、尿素氮等肝肾致死性代谢产物,可以替代国外产品。而且作为生物提取物,它和人体组织的相容性更好,还不会妨碍白蛋白、球蛋白等正常营养物质的吸收。

“‘生物肝’疗效显著。”叶啟发教授透露,与传统的“人工肝”相比,使用“生物肝”后,患者的3个月存活率从20%提高到了50%,一部分人赢得肝移植重获新生的机会,部分病人甚至通过“生物肝”治疗实现了肝功能逆转。他表示,这些创新的生物吸附材料还能对供体捐献时缺血缺氧的代谢产物产生的毒素进行净化吸附,提高供体的质量,直接改善移植受者的预后。

此外,叶啟发教授团队自主研发的低温机械灌注系统能修复多种高风险供肝,大大提高供体器官的质量。据介绍,这项技术目前已在全国25家三甲医院推广应用,多次受邀在国际移植大会交流,得到了国际同行的高度评价,称其“为优化供肝质量提供了保障”。

叶啟发教授表示,未来团队会着力推动科技创新与医学转化研究,为学会持续发展注入科技新动能。

文/刘璇 於鑫益 周鑫 袁梦琳

编辑/倪家宁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