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网红打假”要规范更要善用
工人日报 2024-12-26 11:45

据12月24日澎湃新闻报道,针对近期网络上频繁出现“网红打假”食品安全问题的现象,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公开点评称:这些事件在未经事实调查的情况下就迅速引发舆论炒作,不仅对企业品牌造成了严重影响,也极大地干扰了消费者的正常认知。

近年来,“网红打假”食品安全问题成了自媒体流量新密码,大量博主纷纷转型打假博主,只要拿一部手机就能完成一场让受众有深度参与感的“惩恶扬善式打假”。一个个“惩恶扬善式打假”视频如同一部部“现实爽剧”,满足了公众对社会公平正义的追求;又如同啄木鸟,对无良商家形成一定震慑,令其有所忌惮。一些打假博主还会为消费者提供精准避坑的攻略,有利于提升消费者的防范意识、维权能力。

然而,现实中一些打假博主的打假行为,并非出于惩恶扬善的目的,而是为了出名博取流量,有的甚至用虚假信息捏造、歪曲事实,以“打假”为名进行敲诈勒索。一些真假难辨的“网红打假”视频在真相尚未查实的情况下,便引发舆论热议,则可能令消费者被不当信息蒙蔽、裹挟。

因此,对“网红打假”不能“一棍子打死”,而应善用之。首先,对“网红打假”暴露出的问题,相关部门要充分重视、及时跟进,进一步加强消费市场的监管,并善于透过打假个案倾听消费者心声。同时,要保护好消费者的监督权、批评权,不能因噎废食,让短视频维权渠道保持畅通。

其次,打假人员要注意守好短视频举报过程中的法律边界,保护商家合法权益,如不随意泄露他人隐私,注意言论的真实性、评价的客观性等。后续维权也应通过正规渠道进行,如通过“12315”热线或平台进行投诉,请消费者协会进行调解、向法院提起诉讼等,从而避免自身陷入维权变侵权的困境。

此外,短视频平台也要加强对“网红打假”视频的管理,既要为网友提供正规的网络维权渠道,又要能及时通过下架等方式处理明显侵权的视频,同时对打假博主多些正面引导,鼓励其多制作“干货”帮助消费者精准“避坑”。

“网红打假”成流量密码的现象背后,是当下消费者维权意识的日益增强、一些地方的消费市场尚不规范的客观现实。因此,规范“网红打假”的同时,还要加强市场监管,切实守好食品安全红线。

文/戴先任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王涵

相关阅读
网红打假岂能假打
经济日报 2025-01-09
北青快评|揭示“网红速成班”套路只是第一步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2-09
“拔草”网红店,博主与受众都有“坑”要避
法治日报 2024-10-13
半两财经 | 铁头被抓引热议 如何甄别打假与假打?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9-06
“铁头”被抓,网络曝光不是敲诈勒索的工具
新京报客户端 2024-08-28
“铁头”因向带货主播索要数百克黄金涉嫌敲诈勒索罪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8-27
央广网评:“打假博主”受追捧,市场监管不能靠网红
央广网 2024-05-22
辱骂工作人员、吃霸王餐,谁在助长“网红特权”歪风?
法治日报 2024-01-03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