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宽资产范围 提高权益比例 “固收+”探寻投资新路
上海证券报 2024-11-20 09:25

对于“固收+”或债券基金经理来说,如今的市场已然换了天地。

从资金情绪来看,投资人此前所期待的5%以上年化收益率,早已不是纯债策略产品所能实现的,3%左右甚至更低的收益率愈发被资金“嫌弃”;从市场环境来看,无风险收益率趋势性下行早已成为市场共识,信用下沉也是冒险之举,不少债券基金经理陷入了吃老本的窘境;从操作难度来看,今年以来债券策略规模的快速扩张使得交易越来越“卷”,利率择时策略逐渐失灵……

如何突破投资困局成为固收和“固收+”策略基金经理的必答题。记者采访业内人士获悉,债券市场收益率持续下行使得以往被资管机构广泛应用的票息策略难以满足投资者的需求,许多头部机构开始拓展收益来源,积极探索和布局可转债、黄金等资产,并逐步提升权益资产配置比例,以增厚组合收益。

难:纯债策略获利空间收窄

“3%以上的年化收益率已经算很高了,现在我们纯债策略的年化收益率只能做到2.9%左右,明年可能连这个水平都达不到了。”沪上某信托公司固收团队负责人的感慨,道出了当下固收和“固收+”基金经理所处的窘境。

该负责人坦言,经济复苏预期显著升温、四季度以来债券供给增加以及无风险收益率趋势性下行,令债市承压,相关策略的收益率持续下行。

优美利投资总经理贺金龙坦言,当前纯债策略面临两大难点:一是今年能够兑现收益的债券都是年初或者去年拿到的券,收益率相对较高,目前只能“吃老本”,明年纯债的收益率还将进一步下行;二是债券策略规模不大的时候,可以通过交易增厚收益,而如今债券市场相对拥挤,通过交易获取收益的难度越来越大。

鹏华基金债券投资一部总经理祝松也表示:“近年来,债券收益率逐渐触及历史低位,机构投资者普遍感到高收益的债权资产日益稀缺,每一份收益的获取变得越来越难。”

相关数据也反映出债券投资的艰难。

私募排排网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0月25日,今年以来债券策略私募平均收益率为5.87%,为五大策略中的领跑者,但从短期业绩来看,近一个月债券策略收益率仅为1.58%,明显跑输股票策略、组合基金和多资产策略。从公募基金来看,纯债型基金在市场风格变化中也容易处于不利局面。

以债券资产为主要投向的金融类信托产品收益率也进入下行通道。用益信托统计数据显示,10月金融类信托产品平均预期年化收益率为4.5%,环比下降0.55个百分点。

面对收益的不断减少,许多机构开始调整债券持仓结构。

利位投资表示,近期出台的化债政策超出市场预期,有利于提高城投平台现金流的安全性,对利率债的影响则相对中性。因此,公司在债券配置方面增配了中短期城投债,对利率债则保持谨慎。

中海外钜融投资总监冯昊也称,目前的经济基本面以及政策面均不支持利率大幅上行,因此后续债券市场会分化。短期来看,短久期、弱资质债券的票息机会和长端利率调整后的阶段性交易机会值得布局。

拓:丰富收益来源成共识

除了捕捉债市结构性机会,向多元资产要收益也是众多“固收+”基金经理的选择。

据悉,7月以来,多家机构在债券投资的基础上,拓展了所投资资产的类别,将可转债、黄金、REITs、股票等纳入其中。

冯昊称,纯债策略越来越难以满足客户的收益需求,因此在过去一段时间,公司在可转债、ABS、离岸点心债、美国国债、多资产ETF等方面加大投研力度,并在投资中灵活运用,优化策略的风险收益表现。

利位投资也透露,较早投入资源进行大类资产策略的研发,目前重点研究和布局境内外权益、可转债、海外债以及贵金属等资产,在策略方面也重点研究了权益指增、转债、市场中性以及CTA等策略。

华福证券研报显示,截至三季度末,“固收+”基金的可转债仓位普遍提升,偏债混合型基金、一级债基和二级债基的可转债仓位也有所提升,所持可转债市值占基金净值比例分别提高了0.27个百分点、0.26个百分点和0.53个百分点,至9%、7%和13%。

攻:权益投资大有可为

站在大类资产配置的角度,不少机构认为未来权益资产更具性价比优势。

中信保诚基金表示,当前对权益市场可以更乐观一些。在政策支持、市场情绪改善、资金流入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悲观预期已得到一定程度的扭转,市场风险偏好提升。具体而言,倾向于提高组合弹性,加大成长和科技的敞口。在成长方向,关注拐点出现且得到政策扶持的新能源领域、订单即将迎来恢复性增长的军工和医药领域,以及受益于AI浪潮的电子计算机等板块。此外,部分顺周期龙头企业的性价比较高,可关注化工、交运、建材等领域的龙头企业。

竹润投资认为,随着政策效果的逐步显现,资金情绪陆续回暖,适度增配权益资产是明智之举。具体到配置层面,公司将兼顾成长性与防御性,短期聚焦成长风格以抓住市场情绪升温带来的机会,中长期则关注稳定分红的红利资产。从行业来看,受益于政策支持的消费、汽车、机械设备等顺周期板块,以及半导体、人工智能算力等高成长领域,均值得挖掘和布局。

编辑/范辉

相关阅读
债市又现新变化 “固收+”策略受资金关注
证券时报 2025-01-18
债市迎来变盘时刻 “固收+”再度受宠
证券时报 2025-01-17
销售端主动降温 配置端资产多元 公私募对债券投资“内卷”说不
上海证券报 2024-08-13
1月即已收复失地 “固收+”欲再展宏图
上海证券报 2023-02-06
权益投资最多占30%,万亿“固收+”迎来大变局
​第一财经 2022-08-18
监管窗口指导万亿“固收+”基金 明确权益投资比例30%上限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2-08-17
如何打造更好的固收投资能力?这家权益大厂发力低风险赛道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6-24
“固收+”产品二季度迎来配置窗口
上海证券报 2022-04-11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