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碧村遗址小玉梁台地出土近百件骨蚌制品
中国新闻网 2024-09-11 22:02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11日对外发布消息称,碧村遗址小玉梁台地出土各类骨蚌制品共95件,考古人员通过对出土的骨蚌制品进行系统梳理及显微观察,发现其加工注重实用性,制骨手工业应为家庭式小作坊。

碧村遗址小玉梁台地出土的骨凿、骨柄。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图)

碧村遗址位于山西省吕梁市兴县高家村镇碧村村北,黄河及其支流蔚汾河的交汇处,西距石峁遗址约50千米。2015年—2018年,山西省考古研究院联合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系(今考古文博学院)、兴县文化和旅游局,对小玉梁台地进行连续发掘工作。

据考古人员介绍,碧村遗址小玉梁台地出土各类骨蚌制品共95件,其中约54%的骨器出土于灰坑、灰沟中。器类有骨锥、骨镞、骨笄、骨凿等。根据用途,所出骨蚌制品可分为生产工具、生活用品和装饰品三大类。

碧村遗址小玉梁台地出土的骨饰、磨制骨片、牙饰和蚌饰。(山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图)

根据动物群属性的分析结果,猪和羊是龙山时代碧村遗址小玉梁台地最主要的家养动物和肉食来源,其经济类型为以农业为主的农牧混合模式。

出土的骨器种类包括生产工具、生活用品和装饰品,均为小型器类,其中以骨锥、针类进行基本产品精细加工的生活用器数量最多,而与农业生产相关的工具还是以石铲、石刀等石质工具为主。

骨镞在数量上仅次于锥和针,动物群中的野生动物占比很少,家畜饲养基本可满足其肉食需求,骨、石质的镞除作为狩猎工具外,更大程度上应是作为防御性的武器来使用。

通过观察骨器成品、半成品和废骨料上的制作痕迹,其骨蚌制品的制作工艺步骤大致分为选料、取坯、制作雏形、定型及精修四步。骨器加工注重其实用性,与先民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考古人员表示,碧村遗址的制骨手工业结合出土骨器成品多而骨料很少,且简单加工的器物较多等特征,反映出“因材作器”的生产模式,其性质应为家庭式的小型作坊。

文/记者 杨杰英 胡健

编辑/高艳

相关阅读
山西忻州尹村遗址考古最新发现公布 研究夏商文化有了新资料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12-30
西安地区文明起源又添新“物证” 一起探访这个西周聚落遗址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1-25
山西忻州尹村遗址2023年考古发掘收获公布 出土器物集中在夏代晚期
央视新闻 2024-01-12
新宫遗址发现北京最早稻作遗迹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2-22
发现龙形蚌饰!内蒙古赤峰彩陶坡遗址出土红山文化早期遗存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3-08-26
山西吕梁发现黄河中游地区时代最早成排分布土构窑洞
央视新闻 2023-05-29
探索中华文明起源 蒋刘遗址考古有什么大发现?
央视新闻 2023-01-12
吉林长春围子里遗址出土百余件遗物
光明日报 2022-12-06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