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经常因为身边人的坏情绪而影响了自己的心情?
你是否担心在与同事合作时产生分歧而不好收场?
你是否很害怕拒绝别人的请求,甚至因此产生愧疚心理,坐立难安?
你是否在开口麻烦别人前犹豫再三,生怕自己提出的要求太过分了?
你是否总感觉活在他人的期待中,不结婚就无法面对父母的催促?
……
以上这些不够健康的心理状态,解决问题的钥匙都与一个心理学词汇有关——“课题分离”。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和事,有时候别人的情绪和压力会意外地在我们的生活中和内心引发“海啸”。在这种时刻,学会应用“课题分离”就显得非常重要,不仅增长我们对待人和事的智慧,也可以更好地保护自己,不再为别人的情绪买单。
先分清“这是谁的事” 再去设立边界
“课题分离”理论由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提出,意指要解决人际关系的烦恼,就要区分什么是你的课题,什么是我的课题。简单来说,就是处理事件时要区分人与人之间不同的责任,主要被用来确定责任归属。
“课题分离”的最大意义在于,通过划分责任承担,能够减少自己对他人的过度自负感,使我们在处理矛盾冲突时,能够更理性地解决问题,并且自发地为自己提供一个新的看问题角度,最终建立与他人的边界意识。
具体应该怎么去践行“课题分离”呢?首先,我们应该辨别课题是谁的,方法非常简单,只需要考虑一下“某种选择所带来的结果最终要由谁来承担”。简单地说就是:区分什么是自己的事情,什么是别人的事情。比如你开会迟到了,最后算绩效的时候领导说要扣钱,最终扣的钱是你承担的,那么这就是你的课题,就不应该把责任归结到领导的头上。
分清了是谁的课题之后,再进行“课题分离”。“课题分离”需要设立边界,既不去干涉别人的课题,也不让别人干涉自己的课题。
课题分离最终的目的就是需要我们为自己的课题负责,不将自己的课题强行施加给别人,同时也是告诫我们给予他人课题空间,不去轻易插手他人的课题。
“课题分离”不等于冷漠放任 解决问题才是最终目的
你是否会产生了一个疑问:“课题分离”是否有一种“各扫门前雪”的冷漠疏远,倒使人际关系产生危机?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课题分离”不等于冷漠放任。虽然“课题分离”主要被用来确定责任归属,但还是要理性看待,“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处理态度并非最优解,学会“课题分离”的下一步就是要主动做出最佳选择。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恰当合理地解决问题才是最终目的。
举个例子:在工作中,你因为老是完不成老板定得过高的KPI(关键绩效指标)而被批评,几次之后你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并且害怕和老板汇报,工作完成得也越来越差,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KPI没完成,老板需要承担管理失误、营收未达预期等结果,而你则需要承担无法升职加薪的结果。既然都要承担,那么这个课题到底是谁的呢?这种恶性循环如何打破呢?
可以看到在这样的场景下,不再是简单的主体与客体,老板和“我”都可以是主体与客体,二者相互作用。同时,打破这一困境也需要二者交互,作出有利选择,协商解决问题。以“我”的视角出发,明知KPI定得过高根本不合理,是选择硬着头皮做,最后破罐子破摔;还是想办法和老板沟通,及时调整,选择的主体都是“我”自己,最后的结果显然也会受到选择的影响。最后,老板如何选择对待KPI的调整和“我”,导致了怎样的结果,都是老板的课题。
“课题分离”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1.亲子
读书是子女的课题,付学费是父母的课题。如果一位父亲对还在念书的孩子说:“读到书就是你的,读不到书就是我的”。意思就是说,能读书就尽量地读吧,书读得不够好也不能怪我们了,反正学费该付的我去付。这句话就包含了“课题分离”的意思。因为读书是子女的课题,父母只是帮助孩子去建立学习的习惯与自信,最后帮助他们融入社会,在社会上能够生存立足。
相关的事还有子女的婚恋问题。结婚是子女的课题,不是父母的课题。子女晚婚,豁达开朗的父母会有这种想法:老一辈该催就催,但实在催不动也没有办法呀。
这其中就包含“课题分离”的意思。结婚与否的直接后果是由子女承担的,父母再操心也不能代替子女去扮演这个角色。
2.恋爱
有些人在恋爱中是付出型的,但并不是不求回报的付出,当付出多了得不到回报的时候,就会郁郁寡欢。如果用“课题分离”来看的话,你付出是你的课题,而对方是否应该回报你或回报多少,都是对方的课题,我们只需要做好自己的课题。乍看可能觉得这句话有点不负责任的意思,但仔细品味就会发现确实如此,因为你干涉了对方的课题,想要得到回报,如果对方满足你了还好,但一旦没满足你,你就会徒增更多烦恼。
3.人际关系
有位同学来咨询自己和室友的矛盾:“室友一天到晚基本不停地开空调、不开窗通风怎么办?电费很高,室友很固执没有什么商量的余地,该怎么跟室友沟通才能妥善解决呢?”
这里的主体有“我”和室友两人,室友开空调导致了电费消耗大,从而增加了开支的结果,这个是双方都要承担的。再以“我”的视角出发,“我”比较在意这个非自愿的电费,那就需要做出自己可以做的:想办法和室友沟通,说明理由(现在天气越来越舒适可以尝试不开了)+方案(晚上可以开定时)+实例(了解其他寝室的情况,说服室友)。
总之,“课题分离”的本质是控制可控的部分以及接纳不可控的部分。开头所描述的几个场景所带来的烦恼,就可以迎刃而解了,比如害怕张口麻烦别人、害怕被拒绝,因此变得瞻前顾后,结合今天的“课题分离”理论,解法就是:在开口要他人帮忙的时候要更加淡定,因为“你尽管开口就是了,别人答不答应是别人的事情”。
万事岂能顺心,我们可以“独善其身”,尽力做好自己能做的,主动寻求改变。
文/刘怡欣 潘玉娇 陈韵婷 李懿宵 印玥(华东政法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
编辑/韩世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