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A股全天行情持续反弹。截至收盘,上证指数收涨0.68%,深证成指收涨2.38%,创业板指收涨2.53%;北证50收涨1.69%。当天,两市成交额8766亿元,较上一交易日放量超2693亿元;大盘资金净流入超214亿元。市场股票呈现涨多跌少的态势,4679只股票上涨,565只股票下跌。其中,80只涨停股、0只跌停股。板块方面,保险、游戏、消费电子、房地产、家电等行业及华为海思、光刻机、AI PC、存储芯片等概念涨幅居前。银行、贵金属等行业或概念跌幅居前。
大金融板块全线走强
盘面上,以保险、券商为代表的大金融板块全线走强,天茂集团、中国银河涨停,新华保险逼近涨停;房地产板块午后冲高,金地集团、天地源涨停,万科A、中交地产等多股一度涨停;消费电子板块掀涨停潮,智新电子30CM涨停,科森科技5连板,奋达科技3连板,胜利精密、领益智造、凯盛科技、日久光电2连板,瀛通通讯3天2板,维信诺、好上好等多股涨停;华为海思概念股持续活跃,力源信息20CM涨停,深圳华强12天11板。
地产股集体爆发
房地产板块大幅飙涨,领涨两市,万科A、新城控股、中交地产、滨江集团、世联行等十余股涨停,另外保利发展、招商蛇口双双涨超9%。港股内房股飙升,世茂集团涨超20%,旭辉控股集团涨16%,万科企业、融创中国涨14%,绿城中国、雅居乐集团、越秀地产涨超10%。
8月30日,据外媒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称,中国正在考虑进一步下调存量房贷利率,允许规模高达38万亿元人民币的存量房贷寻求转按揭,以降低居民债务负担、提振消费。
四大行齐跌 高股息资产抱团松动
高股息资产抱团松动,场内资金分布迎来再平衡。今日,高股息资产盘中明显调整,四大行齐跌,中国移动、中国电信、招商公路、宁沪高速等个股都下跌。截至收盘,银行股普遍逆势下挫,交通银行跌近6%,建设银行跌近5%,农业银行跌超4%,工商银行、中信银行、邮储银行跌超3%。
启富投资顾问刘奎军认为,四大行股价创新高后集体回落,小盘股止跌企稳,表明市场风格转换,情绪回暖。随着绝大多数的个股企稳反弹,9月市场将迎来反弹。短期A股在相对估值低位缩量蓄势充分,市场情绪好转将释放积聚已久的反弹动能,操作上以超跌个股为主。
国金证券投顾邱于认为,近两日市场风格切换,两市小幅放量,市场显现底部超跌反弹态势。高股息品种调整,资金回流至中小盘和科技线。短线反弹仍有空间,值得期待。不过结构机会明显,成交额需要进一步跟踪观察。总体谨慎乐观,近期关注指数放量后的机会。
三大原因促使A股全面反弹
据券商中国援引分析人士观点,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权益市场的驱动力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大盘蓝筹股继续杀跌,流动性溢出效应明显。而且,今天早盘有明显放量,前半个小时的成交金额放大近700亿元。二是9月无论是基本面,还是流动性,均已出现边际改善信号。国内逆周期政策有望加强,最近人民币亦是十分强势,可见一斑。三是昨天的高层会议提出,要运用好已有的改革成果和重要经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全力抓好改革任务的组织实施。解放思想被重点提及,改革预期明显深化。
国内逆周期政策有望加强
据央行官网8月29日披露,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召开专家学者及金融企业负责人座谈会。会议表示,下一阶段,中国人民银行将落实好中央政治局会议关于“宏观政策要持续用力、更加给力”的要求,继续坚持支持性的货币政策立场,加强逆周期调节,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同时,研究储备增量政策举措,增强宏观政策协调配合,支持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
国际方面,美联储降息节点临近,海外流动性有望改善。近日,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明确表示,调整货币政策“时机已到”。这一表态使得市场对美联储在9月的降息信心再度增强。港股方面也迎来助攻。前两天中概股拼多多一度大跌,但并未对港股的大型科网股造成太大情绪波动,反而美团、腾讯控股、阿里巴巴等个股最近连续上涨,这表明了市场资金的态度。
市场将进入” 金九银十”
中原证券研报指出,当前上证综指与创业板指数的平均市盈率分别为12.16倍、25.36倍,处于近三年中位数以下水平,市场估值依然处于较低区域,适合中长期布局。两市目前成交量处于近三年日均成交量中位数区域下方。未来股指总体预计将保持震荡格局,同时仍需密切关注政策面、资金面以及外部因素的变化情况。
中信建投研报表示,中报披露期即将过去,市场将完成盈利预期下修,同时美联储9月降息信号强烈,若配合国内政策加码发力信号,市场有望打开向上空间。短期除高胜率的稳定红利资产和中报超预期且景气持续方向,亦可关注中报利空落地后基本面预期改善方向。
展望后市,东莞证券研报表示,随着半年报披露的全部结束,市场上的部分不确定性因素即将消失,市场将进入传统金九银十的季节,市场有望否极泰来。在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的大背景下,市场短期虽然震荡休整,但中长期宜相对乐观看待。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朱开云
编辑/田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