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开“紧箍咒”,破解“不敢投”
科技日报 2024-08-30 10:00

最近,成都高新区在国资创投基金容错机制上迈出大步,针对种子、天使、创投、产投、并购基金等政策性基金,设置了从80%到30%的容亏率,引起投资界广泛关注。

国有投资基金对风险的容忍度历来较低,因为“保值增值”是国有资本的考核标准之一。这一刚性要求,客观上成为国资创投机构头上的“紧箍咒”,也是导致部分机构“不敢投”的一个重要原因。

此次成都高新区设置全国范围内容忍度较高的容亏尺度,可见破题决心之大。以种子基金为例,允许基金出现最高不超过80%的亏损,考核时按照整个基金生命周期予以评定,不对单个项目投资亏损进行评定。在种子基金募集、投资、管理、退出全环节流程中,如果相关负责人按规定充分履行了工作职责,即使未能实现预期目标或出现偏差失误,也给予免责或减轻定责。

科创企业的发展壮大,离不开创新资本的支持。如今,国资创投已成为我国创投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对社会资本有着较强的引导作用。由于存在“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的隐形要求,不少国资机构在投资时容易做出风险厌恶行为,出现“宁可错过,不能投错”的现象,一些机构甚至产生“不投不错,少投少错”的躺平思想。

显然,这并不符合投资的市场化规律。投资本来就是市场行为,有赚有赔很正常,很难在短期内满足回报率、账面浮盈等要求。我们不可能确定一个考核指标,必须赚多少、不能赔多少。如果对国有投资实行过于严苛的风控指标和不切实际的追责体系,必然会对投资活动产生严重制约,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国有投资决策的时效性和灵活性。

对“探索性失误”的宽容,为国资创投机构解除了后顾之忧,有利于他们轻装上阵,“该出手时就出手”。据了解,近期多地都在探索国资创投容错机制和尽职合规责任豁免机制,如广东省提出“不以国有资本保值增值作为主要考核指标”,安徽省细化规范了国资投资科创企业审计的容错认定程序流程,北京市东城区在引导基金的绩效评价中也明确提出尽职免责的具体情形。

当然,在容错免责机制的探索实践中,也要注意严格区分失误与失职、敢为与乱为、主观与客观,避免容错免责标准和情形过于宽泛,既为勇于担当者“兜住底”,又不给乱作为者“开侧门”。

考核指挥棒指向哪里,资源配置就去向哪里。我们有理由相信,容错免责机制的推行,可以松开国资创投机构的“紧箍咒”,培育壮大耐心资本,引导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助跑”。

文/管晶晶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姬源

相关阅读
政府投资基金当好耐心资本责无旁贷
经济日报 2025-01-13
中国证监会原主席肖钢: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和容错机制 持续优化政府引导基金功能
上海证券报 2025-01-11
从“不敢投”到“敢投、能投”:国资基金机制迎来优化突破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1-04
鼓励创新、宽容失败 以政府投资基金“撬动” 更多社会资本入场创投
证券日报 2024-12-18
筑牢科技金融强支撑
经济日报 2024-12-17
支持鼓励国资敢投愿投
经济日报 2024-12-08
经济日报:支持鼓励国资敢投愿投
经济日报 2024-12-08
美国实体清单新增136家中国实体,尹锡悦弹劾案今日表决丨一周热点回顾
第一财经 2024-12-07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