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之金玉良缘》:面面俱到,面面潦草,形至而神不至
北青艺评
2024-08-22
+ 关注

无论如何,胡玫导演电影《红楼梦之金玉良缘》都是一次颇为用心的名著改编。无论是服化道的设置,还是对演员的调教,都达到了一定的水准。电影选取苏州拙政园和退思园的动人景致,使得黛玉葬花等名场面拥有了美妙的背景。

选角广受诟病,却也似曾相识

观众似乎对《红楼梦之金玉良缘》里的几位主演颇为不满,以为不如以往。对此我却不敢轻易评判,因为年纪大一点,还记得今日已成经典的87剧版《红楼梦》,当初在选角上也一样广受诟病,首当其冲者正是日后享有盛誉的饰演林黛玉的陈晓旭。

不做古今对照,单论当前这部电影,我以为相比之下:宝钗不够圆润、稳重,气质似过于现代;宝玉就要好些,不过缺少一点贵气;林黛玉却不错,其实是有灵气的。观众喜好或有不同,电影里大大小小角色这么多,都能做到不出戏,已经是不容易。

“阴谋与爱情”,改编大胆而激进

《红楼梦》原著鸿篇巨制,本就人事纷杂、情节曲折,难以压缩到两小时的篇幅。而小说在国人心中的崇高地位,也给改编增添了不少压力。改编的方便处在于,小说确实有一条主线,即宝黛之间的爱情悲剧;为难处却在于,这一悲剧是在丰富的世情描摹中一点点推进的,因此才格外动人。

电影《红楼梦之金玉良缘》抓住了这条主线,却在立意上做出相当大胆地解读:将小说中本来隐而不彰的贾府侵吞林黛玉财产一事,提升到支配宝、钗、黛三人爱情悲剧的地位,讲述了一个更为激烈、现代的“阴谋与爱情”的故事。

所谓贾家侵吞了林家的钱,用于元妃省亲的开销,无论学术界还是读书界都有颇多讨论,这里不必赘述。只是侵吞或许有之,侵吞而使黛玉意有所郁结亦或有之,但说贾家舍弃黛玉,要将宝钗许给宝玉,主要是因为林家已无余财而薛家尚富,恐怕就是过于单一且激进的视角。那就不像是封建门阀之家,反成了“破落户”的形象了。

电影刻意在开篇表现皇帝要贾府补上亏空的情节,想给侵吞黛玉资财做一点铺垫,只是这样一来,就给贾府的衰落增添了偶然性,减弱了小说中原有的力度。更麻烦的是,既要讲阴谋,就要有阴谋家,电影顺理成章地将罪过推给贾母和贾琏凤姐夫妇,可惜小说本无此意,因此不曾预备下可利用的情节,这也使得电影缺乏说服力。

情节面面俱到,细节浮皮潦草

立意本就欠妥,电影又并未紧密地围绕这个立意加以表现,而是为了迎合观众稳定的文化记忆,一板一眼地表现小说中诸多的经典情节。这也想拍,那也想拍,却又限于时长,就造成多处细节上的浮皮潦草。这恐怕是更大的问题。

电影为了引出贾府诸位女眷,借用了小说中海棠诗社的情节,可惜太图“精简”,竟然一首诗也不讲,却叫本不懂诗词的贾母拿着众人的诗稿,然后假模假样地评判说林黛玉的诗最好。刘姥姥的情节也舍不得丢,只是压缩以后,只见到刘姥姥的土气,而不见刘姥姥的仗义,反倒丑化了人物,且不能借刘姥姥来看出贾府的变化,未免可惜。还有袭人被宝玉踢了一脚,两个人却都高高兴兴的,也降低了原著的深度。扮演袭人的演员,在电影中最亮眼,她是如此阳光,如此纯净,如此不像袭人。此外,如姚晓棠扮演的探春,你说她是迎春也行,惜春也可,反正都是一样的模糊。电影想要面面俱到,结果就是面面潦草,形至而神不至,其实倒不如大刀阔斧。

是爱而不得的少男少女,却不必是宝黛钗

如果没有上述问题,《红楼梦之金玉良缘》就会拍成一部更紧凑的青春爱情电影。编剧接受采访说:不要饭圈化。不要你喜欢黛玉和宝玉在一起就讨厌宝钗,应该看到宝钗也有她的好处。胡玫导演也说:这是三个人的爱情悲剧,所以才以“金玉良缘”而非“木石前盟”为题。

然而,这样的主张就需要给宝钗以充分的个性表达。可惜电影里宝钗的情感空间甚至不如元春开阔。电影里的她,就只是一个没有被爱的少女,而不必是宝钗。因此,观众可以同情书里的宝钗,却难以同情电影里的宝钗,尤其是在莫名其妙地看了一段宝钗裸背入浴的戏份以后。

相应的,电影里的宝玉和黛玉也不过是彼此相爱又不得所爱的少男少女。宝黛二人的思想性、进步性,其相比于宝钗在境界上的不同,全都荡然无存。世间先有《红楼梦》的伟大,然后读者各人结合自己的情感、生活,做一点生发议论,这本无可厚非。可是若要做文学世界的全景表现者,如今的格调就未免和个人的感受离太近,和原著的精神层次差太远,无法呈现伟大。

有细节上的思考,却无力把握小说的神韵

胡玫导演说自己严格忠实于原著。不过,忠实于原著也有不同的层次:忠实于时代的合理性,忠实于故事的情节,忠实于阅读的感受,还是忠实于原著的韵味,其实大不相同。对于《红楼梦之金玉良缘》而言,第一层险了一点,第二层迂了一点,第三层浅了一点,就导致第四层少了不止一点。

名著改编之难,首在传达神韵,更何况《红楼梦》本就是最以神韵见长的作品。这本小说的伟大,并不在于戏剧性。所以历来改编,或者拍成电视连续剧,或者拍成戏曲电影,都要将镜头拉远,以接近小说的体式。《红楼梦之金玉良缘》却追求戏剧的强度,自然难以达到效果。电影有细节上的思考,而无力把握小说的神韵,所谓的新意本身突破有限,却又造成了电影表达上的不均衡。因小失大,未免可惜。

我相信胡玫导演的严肃性。然而,当她心中浮现“阴谋与爱情”五个字的时候,当她决定不放弃各种名场面的时候,当她想到为宝钗鸣冤却不曾想到给宝钗和宝玉的关系以前期铺垫的时候,电影整体上的遗憾就已经无法避免了。

文 | 北大獾

编辑 | 陈凯一

相关阅读
为“红楼”续一“梦”:花落人亡处,群芳还魂时
北青艺评 2024-09-10
赏读|《人间红楼》:一切皆因宝黛而起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9-05
解读|《红楼梦》这样拍,曹雪芹会同意吗?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24-09-01
同为改编四大名著,为何“西游”易巧而“红楼”难工?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08-27
电影《红楼梦之金玉良缘》里 “贾吞林财”剧情与原著关系能自洽么?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8-26
“红楼”如何恋青春|《红楼梦之金玉良缘》的“青春标签”,青年人为何不接受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8-26
“红楼”如何恋青春|“别把迎合青年人作为改编失败的理由”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8-26
《红楼梦之金玉良缘》今日上映,胡玫的满足:“红楼”的青春“梦”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8-16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