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度不要太快,高度保持在1.5米以上。”
“注意地上标志桶,转方向,轻压左方向舵。”
8月7日上午,烈日炎炎,在东西湖区径河街道汉江航空无人机培训中心,但澎手握主控制器,与手持副控制器的教练一起,紧盯着面前飞行的无人机,根据控制器发出的指令,悬浮在半空中的无人机飞出了优美的“8”字航线。
但澎开心地告诉记者,虽然无人机“驾照”还没到手,月薪万元的工作岗位就已虚位以待。
外卖“飞送”、电力“飞检”、地形“飞测”……近年来武汉大力发展低空经济,无人机的应用已开始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也让越来越多的市民开始加入“飞手”这一新职业的行列。
连日来,记者走访武汉多家无人机驾驶培训机构,近距离感受市民的“机长梦”。
半年报考人数超去年全年 年轻人热衷拿本“飞手驾照”
30岁的但澎来自咸宁市,此前是一名货车司机。一个月前,他在朋友的建议下,报名参加无人机培训考证。
在但澎看来,驾驶无人机,比驾驶货车难得多,“开车在地上跑,方向盘打那儿,车就往那边开。操控无人机则是在空中,上下、前后、左右容易把握,可转弯、转圈需要左右手的密切配合,给出合适的杆量”。
培训期间,但澎系统性学习了无人机飞行原理、空气动力学知识以及相关法律法规,还要了解无人机可能出现的常见故障。“无人机的操控要求很高,稍有失误就会导致无人机失控,造成‘炸机’。”虽然旁边有教练可以随时接管无人机,但澎每次训练还是小心翼翼。
本月底,但澎将参加小型无人机超视距驾驶员证考试,在业内俗称“机长证”。
汉江航空无人机培训中心总经理王璠告诉记者,今年1月1日,国家正式实施《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起飞重量高于7公斤的小型、中型、大型无人机,操控员需要取得相应执照,才可进行飞行。“这类无人机体积大,飞行姿态稳,多运用在商业领域。”王璠介绍,市面上大部分消费级无人机均属于轻型无人机,它可以在真高(飞机到其正下方地面的垂直距离)120米内的非管制空域内飞行,“飞手”无需飞行执照。
据了解,报考无人机飞行执照的门槛不高,只要年满16周岁,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无犯罪记录、身体健康、遵纪守法的公民,都可以参加无人机驾照的培训。目前我市的无人机培训机构培训收费在8千元至2万元不等,培训周期为一至两个月。
记者先后走访了我市数家无人机培训机构,发现在考证报名者中,自费报名培训的个人占到六成以上,大部分都是20岁到35岁之间的年轻人,其中既有在校大学生,还有物业公司员工、农民等不同职业的人员。同时还有来自电力、农业、安防、城管、测绘等企事业单位的学员。
湖北电鹰科技公司是我市较早开展无人机培训的企业,拥有专业的无人机驾照考场。董事长蔡晓东告诉记者,去年在其考点报考无人机驾驶执照的有三四百人,而今年上半年,报考人数就已超过去年全年。
有“飞手”日赚4000元 有大学生欲增加求职“含金量”
“我们村里正在山上建设光伏发电站,山路崎岖,不少光伏材料都要通过无人机在山里进行吊装。”但澎告诉记者,现在“飞手”在项目工地很吃香,月收入可以过万元。项目经理已为他留好了岗位,只等他拿证后上岗。
蔡甸区永安街道是我市重要的“菜篮子”。近年来,当地大力发展智慧农业,无人机成为农民种地好帮手,当地村民也纷纷报考无人机驾照。
23岁的张帅不久前刚拿到无人机驾照,一家名为裕伟生态农业的合作社就找上门寻求合作。他和另外5名“飞手”驾驶农业植保无人机,为农民进行施肥、播撒农药等作业。
“启动植保无人机,需输入无人机驾驶证编号,设备才会运行。”正在稻田旁操纵无人机的张帅告诉记者,当前正值水稻长身体的时候,施肥、打药,“飞手”们从早到晚忙个不停。
据悉,植保无人机施肥按吨收费,一吨肥料收费500元左右。播撒农药以亩计算,8元一亩。“如是高标准农田,一天最多可播撒500亩,一天收入就是4000元。”
在光谷未来城一培训点,正在读大三的刘佳玥全副“武装”,在烈日下紧张训练。刘佳玥学习的专业是物流管理,对无人机正加速在物流业的应用前景十分看好。“学校老师常说,物流业已从传统模式向智能化、无人化转变。无人机以其高效、灵活和成本低廉的特点,正在逐步改变传统物流模式。”
为了增加以后就业求职的“含金量”,刘佳玥专门利用暑假来考驾照,“开学前就能领证,明年找工作时应该更有竞争力”。
记者在培训点遇到的刘前进是年龄最长的学员,这位55岁的老电工也信心十足:“无人机巡检在电力行业运用很普遍。现在年纪大了,爬电杆爬不赢年轻人。学会了开无人机,至少不比年轻人差。”
低空经济方兴未艾“飞手”缺口近万人
作为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和科技创新中心,我市今年出台了《武汉市支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从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出台标准规范、设立试点航线、加强金融支持等方面给予全面支持。其中专门提出,支持企业开展无人机驾驶员、无人机测绘操控员等岗位技能培训和新型学徒制培训,并将给予企业每名职工500元至8000元的培训补贴。
“武汉低空经济发展前景可期。”同时还担任省无人机行业协会会长的蔡晓东向记者介绍,据协会不完全统计,武汉目前已有近200家从事无人机研发、生产及销售培训的企业,其中从事无人机培训的企业有20余家。从无人机研发制造、行业应用服务到“飞手”培训,武汉已具备较为完善的产业链、创新链和人才链。
“5年前,武汉地区从事无人机培训的企业只有五六家。近3年,越来越多的企业涌入无人机培训市场,想从中分一杯羹。”据省无人机行业协会统计,目前武汉市无人机“飞手”主要集中在农业植保、物资吊运、巡查巡检等领域,未来几年,“飞手”缺口将近万人。
武汉际上导航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北斗高精度导航定位产业应用的企业,其自主研发的无人机激光雷达扫描系统可为风电场选址提供精准“天眼”。公司副总经理刘晓杰介绍,公司现有员工70余人,其中“飞手”人数占到两成,他们的足迹遍布山东日照的港口、浙江的电网、贵州的密林、新疆的戈壁沙漠。
“公司业务量逐年提升,‘飞手’需求每年以20%速度增长。”刘晓杰表示,随着低空经济发展,无人机的新应用场景越来越多,作业环境也越来越复杂,高水平无人机驾驶员将成为行业的香饽饽,公司“飞手”的综合年收入可达到15万元以上。
天沐创加旅游运营管理(武汉)有限公司正计划与黄陂现代农产品加工园区合作,共同申请低空航线。公司副总经理徐蕾表示,无人机可进行农业植保作业、病虫害防治、空中物流,公司对“飞手”需求较大。
文/张衡 向江月 段宇齐
编辑/倪家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