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30余处玉文化遗址 勾勒出中国万年玉文化发展与交流的全景图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8-04 19:00

 

1.追踪新近的考古发掘成果,回溯中国一万年玉文化史,探寻中国人的文化基因

中国人以“化干戈为玉帛”表达文明、理性、友善、包容的精神;中国人用“温润如玉”形容谦谦君子、用“字字珠玑”形容文辞优美、用“金科玉律”形容法律条文尽善尽美……我们的价值判断、为人处世、审美标准,无不深深受到玉文化的影响。玉是精英文化的代表,是中华文明的符号象征,也是溯源中国文明的重要物质载体。新的考古发现说明,中国人对玉的崇拜可追溯到距今一万年前。

2.独到的创新观点:玉成中国一万年,玉统天下五千年

从地理和文化角度阐释何谓“玉成中国”:

中国国土的四至均有玉矿分布,中国史前的玉文化遗址如满天星斗般遍布神州大地。如果说中原文明的精神资源以汉字为载体,那么玉文化早在甲骨文诞生之前就已经成为我们的共同信仰。

经过十五次玉帛之路考察提出独到观点:玉文化在距今5000年之际先统一长三角,其后又在距今4000年之际,大体上统一了中国。

3.精选典型遗址、典型器物,作者权威、视角多元

10余支考古学文化,30余处典型玉文化遗址,450+彩图,勾勒出中国万年玉文化自北向南发展,再自东向西发展的全景图。本书所选遗址从旧-新石器时代之交到商代晚期,时间跨度长达7000年。包括查海、牛河梁、大汶口、黄山、凌家滩、良渚、喇家、石峡、殷墟、三星堆等,覆盖大半个中国。不同区域的玉文化有着不同的特色,其间的互动和交流构成了中国独特的玉礼信仰。

书中所选的器型有璧、琮、圭、璋、璜、琥六大礼器,还有龙、龟、鸮、蝉、虎、猪、兔、鹰、人等丰富的造型,展现了先民的价值观与宇宙观。

13位考古学家+人类学家+博物馆馆长组成的“玉文化天团”,从“30后”到“80后”,提供多元的视角和文化新知。

4.丰富的新知,满足读者对万年玉文化的好奇心

东北的万年玉器,实证中国的一万年文化史;5000年前的精美玉器,从设计到工艺都让人惊叹;古人也爱收藏古董,古玉加工再利用,讲述传奇故事;把玉器埋在墙里求平安,灾难来临向玉璧祈祷,看见古人的精神信仰;三星堆不仅有青铜器,欣赏古蜀玉器的独特风采。

5.精心编制附录,供有兴趣的读者进一步探索

帮助读者快速了解玉之分类、认识21支中国新石器时代玉器文化、速览91处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的玉文化重要遗址。

【内容简介】

《考古中国——玉成中国一万年》是一本以玉文化遗址及典型玉器呈现中国万年玉文化的通识读本。书中介绍了查海、红山、仰韶、凌家滩、良渚、龙山、殷墟、三星堆等30余处史前及夏商时期的遗址,以及上述遗址所出典型玉器的造型、工艺、用途等,反映了古人的精神信仰并呈现了玉文化的传承和交流。本书由上海交通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叶舒宪担任主编,参与撰稿的有知名考古学家、人类学研究者、博物馆馆长等13位学者。叶舒宪教授以“玉成中国”的独到观点统领全书,呈现了万年来玉文化构建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的历程。  

【作者简介】

叶舒宪:上海交通大学文科资深教授

李井岩:阜新查海遗址博物馆馆长、研究馆员

郭大顺: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名誉院长,原牛河梁遗址考古发掘领队

栾丰实:山东大学考古学院教授

张天恩:西北大学特聘教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

胡建升:上海交通大学神话学研究院研究专家、人文学院副教授

黄莉:  良渚博物院(良渚研究院)副院长

朱乃诚: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

刘云辉:陕西省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

孙周勇: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

李岩:  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

王方:  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文博研究馆员,中国文物学会玉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博物馆协会陈列艺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冯玉雷:甘肃文化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一级作家,兰州金城文化名家

编辑/韩世容

相关阅读
赏读|​何谓“玉成中国”?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8-04
历史|《考古中国——玉成中国一万年》:万年玉礼传承,考古映照华夏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8-04
寻访|在历史和现实的交错中凝眸D3:“青睐”探访良渚古城遗址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27
探源5000多年前的“长三角文化圈”:江苏常州寺墩遗址考古传递文明新信息
新华社 2024-05-08
“玉”见万年中华文化 《寻古中国·玉石记》开播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7-09
凌家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成立,位于在安徽马鞍山市
央视网 2023-05-09
王巍:凌家滩遗址可能成为中国五千多年文明的实证
中国新闻网 2023-05-08
历史 | 良渚文化源头之一?中华文明有望再度提前?惊艳世人的凌家滩遗址
浩然文史 2023-04-01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