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一个指向虚无,一个指向万物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7-24 11:00

◎路子(媒体人)

◎不得不佩服加缪政治嗅觉之灵敏,《局外人》异族危机,《鼠疫》里的瘟疫,半个多世纪之后都成了头等大事。天才作家往往具有政治预言家的潜质。

◎看《抓娃娃》,个人感觉比《夏洛特烦恼》优,有点《楚门的世界》和《地下》的嫁接。富甲一方的知名企业家,用重金给儿子打造了一个“家里还是贫困户”的假象,将生活形态直接拨回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物质虽极度匮乏,但邻里嘘寒问暖,造成儿子严重的时空错位。世界失范,时序倒流,错乱的图景层累堆叠。

◎《狗阵》,管虎导演,第六代心智比较成熟的作品。彭于晏饰演的二郎是个体格机能怪,表面上,刚出监狱,需要重新适应家乡的环境,实则,他是自然法则的化身,以超乎常情却合乎自然的方式处理着身边的爱恨生死。结构上,将小镇狗屁倒灶的一堆破事与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宏大叙事并置,形成一组组平行蒙太奇,乃是第六代惯用的“纪实+虚构”手法。

◎看阿仑·雷乃的电影《好戏还在后头》,改编自让·阿努伊的话剧《欧律狄克》。年近90的老家伙,仍然无比先锋,仍然充满对两性关系的尖锐怀疑和探索。很显然,阿努伊深受卡夫卡影响,有不少段落让人联想起《城堡》。欧律狄克不再是忠贞的妻子,在遇到丈夫俄耳浦斯之前,她似乎有过多段情史……雷乃万岁!我前十最爱的导演。

◎听张艺谋和俞敏洪、董宇辉聊天,谈到他给好莱坞拍《长城》时,身后永远坐着两个人,盯着不让随便动剧本,哪怕很小的出入,也需要跟编剧反复沟通协商才行。看来,好莱坞工业体系是建立在对剧本的绝对尊重上,国内电影工业化之路任重道远。

◎几个大文豪,鲁迅、雨果,包括简·奥斯汀,都是靠着或者与亲朋一道,很年轻就有了自己的刊物或出版渠道,写啥都能发,文学发育得自主而充分。

◎因为海子忌辰,了解到他也是重度发表困难综合症,将来的人们论及我们这个时代,可能会觉得它屈才,大才子们都活得太不容易了(想想王小波),恨不得每个毛孔都在渴望对话,然而现实境遇却是无人问津,必须高八度大声疾呼,或者饶舌来引起注意。

◎以前有一著名导演想做“当代文圣”三部曲,我琢磨半天,仅列举出王小波史铁生二人。其实可以再加上海子,齐活。

◎马尔克斯的写作是壁画式的,诉诸视觉;卡夫卡则是大歌剧式的,他的人物名字都是一边在对话的时候、打招呼时蹦出来,场景动作有着浓厚的舞台感。

◎读门罗的《破坏者》,她真的很会写,不动声色,暗流涌动,含蓄内敛,意味深长,场景描写功力非凡。有点像安·贝蒂小说,我称之为“自由落体式”,不太像契诃夫。卡佛、契佛像契诃夫,他们的小说有一种悲观主义的对人类总体命运的观照。

◎母亲的能量对作家影响至深。门罗的母亲,李娟的母亲,都是宇宙级别的,一个指向虚无,一个指向万物。门罗自己后来又延续了这一模式,一种使人倍感空虚的母爱。

◎重温安畔锡导演的名作《春夜》,讲一对低自尊的男女在一起相互支持、理解、救赎的故事。其实,丁海寅饰演的男主是一个道成肉身的观念性人物,象征着春夜,静美、无辜,隐痛,是个喻体,包裹了一层人性。该剧主要还是讲一个女性,进而作为一个人,如何从低自尊状态中走出来,答案就是向下求,底层互敬互爱。

◎写小说就像生活一样,是遇见平行时空里的另一个自己。

◎写小说时,无法把握的反派角色照着自己来写,这样既熟门熟路,又不会误伤他人。

◎写小说的不会写诗,等于先天性残疾;写诗的不会写小说,等于清教徒。

◎朱文的诗质野不文,形式接近谣曲、民间小调,挺好。

◎书法和唱歌有太多相似的地方,都讲究机能、技术、情感,书法真可谓纸上的歌。它们的一流和顶流都是差在文化积淀上。

◎才发现契诃夫的《万尼亚舅舅》戏核太像莎剧了,莎剧的主角永远是疑心病大爆发。《万尼亚舅舅》里,疑神疑鬼的老迈丈夫(谢教授),与正当年的美丽太太叶莲娜来到乡下,一切的诱因是丈夫怀疑自己痛风病犯了,妻子叫来心灵空虚的乡村医生医治,结果俩人暗生情愫。

◎韩剧《毕业》里,补习学校内部各种倾轧、剥削、欺哄、倒阁,最后都被两个被爱俘虏的富家子弟轻轻松松化解,有钱有爱的好人真好啊!从创作法来看,好富人也是一种机械降神(注:机械降神指的是讲故事没招了,请来神仙帮忙)。

◎假以时日,用不了多久,米未培养的喜剧人才将会在影视剧行业大展拳脚,占据相当份额。它以原创为核心,编导演一体,市场化运作,天时地利人和都占全了。胃口着实不小。

◎长得好、口才又好的艺人凤毛麟角,好像都集中在东北那噶,李健、黄景瑜、于适……东北话似乎有先天的语言优势。

2024.7.17

供图/雨驿

编辑/韩世容

相关阅读
专栏|一个指向虚无,一个指向万物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7-24
活动|读百年经典,思永恒困境——卡夫卡逝世百年纪念活动在上海举行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6-13
文学|超越时间的真实 纪念卡夫卡逝世百年,“变形的人:卡夫卡精选集”重磅出版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6-13
老作品翻红成“新嘴替”,年轻人开始从经典文学里找寻精神支柱了
扬子晚报 2024-03-08
专栏|不溢美,不隐恶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1-18
专栏|不溢美,不隐恶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1-18
新知|卡夫卡逝世100周年重磅纪念,迄今最完整的163幅画作手稿,中文版首次公开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2-15
专栏|查理大桥上的赫拉巴尔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1-2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