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晚,中国人民大学一名女博士生通过社交媒体实名举报自己的导师王某对其性骚扰并强制猥亵。事件迅速升温,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校方反应非常迅速,22日晨即发声明,成立工作组连夜调查;22日晚通报结果,称举报的情况属实,开除王某党籍、撤销其教授职称并予以解聘。随即舆论风波稍平息,公安机关已介入查处。
此事反映出中国人民大学在师德教育、教师管理等方面存在严重缺失暂且不论,此事负面影响极大,自有教育部处置并进行全行业治理。单就对事件的处置、面对危机的应对反应而言,人民大学的举措堪称及时得当。面对舆论的压力,学校没有选择回避或拖延,而是第一时间声明反应、表明态度,而且在24小时内完成了调查,并对外公布了处理结果。这种迅速而果断的行动,不仅及时遏制了舆论进一步恶化以及坊间对事件处理的诸多揣测,更体现了涉事高校应有的责任与担当。
学校反应速度快处置方式得当
有网友评论说,“人民大学给有司及所有高效舆情应对打了个版。”从声誉危机、舆情事件处置的角度讲,人民大学对此次负面事件迅速得当的反应,可圈可点,堪称“标本”。
首先,人民大学在第一时间内做出了反应。从事件曝光到校方介入调查,再到公布处理结果,人民大学完全抓住了声誉危机处置的关键“黄金时间”。表明态度、及时发布准确、权威的信息,抢占了舆论制高点,稳定公众情绪,为校方赢得了公众的初步信任,引导了舆论的走向。
其次,信息的公开透明度是声誉危机管理中的关键因素。在整个事件处理过程中,人民大学从事件的调查到处理结果的公布,每一步都向公众进行了通报,确保了信息的公开透明。这种开放的态度,不仅有助于公众消除质疑,也增强了公众对校方处理结果的信任。
此外,针对调查结果,人民大学对涉事导师依法依规进行了严肃处理。对涉事教师的处理坚决有力,向社会传达了学校对于师德师风的态度,以及坚决维护公平正义的决心。这种坚定的立场,彰显了学校的法治精神和道德底线。
类似事件屡有发生,师德教育该严抓严管
近年来,高校发生的类似事件不在少数,我们可以看到不同高校在危机应对上的差异。一些高校在面对负面事件时,反应迟缓迟疑不决,处理方式简单粗暴,导致问题进一步恶化;一些高校在处理时显得措手不及,或试图掩盖事实,导致负面舆论愈演愈烈,学校声誉受损严重。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人民大学在此次女博士举报导师事件中,处理方式相当专业得当。中国人民大学不仅迅速响应、公开透明、态度坚决,还明确提出加强师德师风长效机制建设,筑牢师德师风防线。这不仅是对受害者的负责,也是对整个社会的信任与期待的回应。这种高效专业的处理方式,当能为其他高校提供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秉持公正、透明、高效以及实事求是的原则
高校作为知识的殿堂和学术的圣地,一旦出现负面舆论,极易引发社会的高度关注。博雅智库/数字声誉实验室/博雅云图创始人杨明刚研究员认为,当危机出现时,只有积极的应对,合理的利用,努力让风险成为社会前进和发展的动力,才是声誉风险治理的核心。
中国人民大学在此次事件中的有效应对再次表明,在面对危机时,只要秉持公正、透明、高效以及实事求是的原则,积极主动地采取措施,就能够有效地化解危机,甚至可将其转化为提升自身管理水平和声誉形象的契机。
杨明刚研究员表示,相信人民大学将继续以此次有效的声誉危机应对为借鉴,强化师德教育,不断完善校园教师管理机制,为营造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和校园氛围而不懈努力。同时,希望这种积极的案例示范能成为常态而非例外,希望更多高校能够借鉴此次人民大学的做法,提升自身在声誉危机处置和声誉管理方面的能力,共同推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健康发展,为建设更加和谐、公正的学术环境和育人环境做出应有的贡献。
文/孙琦(博雅智库/数字声誉实验室分析师)
图源/新华社
编辑/潘洪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