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教育的关键,是赢得孩子的合作
帆书樊登讲书 2024-06-06 22:09

前段时间坐地铁,看见一位妈妈拿出件薄薄的空调衫,递给旁边的女儿。

女孩开始轻声说:“不冷,不用穿。”可妈妈坚持让她穿上。

最后,女孩压着声音说了句“你烦不烦啊”,便起身躲到地铁车厢的角落里,留下一脸尴尬的妈妈。

看到这一幕,我不禁有些难过。

同样是母亲,我能体会这位妈妈怕女儿着凉的苦心,但我也看到了女孩被命令的委屈。

在这场“战争”中,无论妈妈还是女儿,内心都是不愉快的。

著名心理学家和教育家简·尼尔森曾说:

如果在管教孩子的过程中感觉到痛苦,那么你的方法一定是错的。

究竟什么才是正确的教育方法呢?

他在《正面管教》一书中,给出了答案。

每一个不乖的小孩,都有大人不理解的苦衷

鲁道夫·德雷克斯曾说:

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一个丧失信心的孩子。

孩子之所以丧失信心,是因为他没有被大人看见和理解。

在《正面管教》里,作者通过电影《克莱默夫妇》中的小男孩赛思,分析了孩子不良行为背后的情绪密码。

克莱默是一位单亲爸爸,他工作繁忙,很少陪伴儿子赛思。

有一天,他在家里赶一份重要文件时,不停地被熊孩子打扰,心里很恼火。

没有得到关注的赛思,故意把饮料打翻在那份文件上,被父亲狠狠教训了一顿。

表面上看,赛思是一个淘气包。

但作者却认为,最惹人讨厌的孩子,往往最需要爱。

每个“熊孩子”背后,都会有一个“熊父母”的存在。

而只有父母认识到这一点,才能开始通过改变自己的行为,来帮助孩子改变。

知乎上有位老师说,他在山区支教时,有个叫李想的留守儿童很难管教,令人头疼不已。

那年除夕夜,当外出打工多年的父母突然出现在家门口时,李想只是远远地看着,一脸生疏。

看着冷漠叛逆的孩子,这对父母心里有说不出的难过。

春节过后,他们决定不再外出打工,留下来陪孩子。

当母亲告诉李想“不走了”时,李想嚎啕大哭。

从那天开始,李想的父母白天劳作,晚上陪着他吃饭、聊天、写作业。

渐渐地,他身上的坏习惯越来越少。

他就像含苞待放的花蕾,变得鲜活生动起来。

不得不说,李想的改变,在很大程度上归因于父母的正面管教。

每一个孩子不当行为的背后,都有一个情绪密码。

通过沟通、理解和共情的方法,破解孩子的情绪密码,才能找到改变孩子不良行为的正确方法。

李玫瑾教授曾说:“教育的过程,是情感在前,约束在后。”

正面管教,就是这样一种温柔而坚定的教育。

会用启发式提问的父母,才能破解孩子的情绪密码

电影《小孩不笨》中有这样一段经典台词:

大人经常以为和我们说很多话,就是沟通了,其实都是他们自己讲自己爽,我们根本没听见。

看,大人们的反复唠叨,只会让孩子们一只耳朵进一只耳朵出。

这一点,曾经为如何管教女儿而头疼的马丁内斯太太深有感触。

那天放学后,琳达一回到家就抱怨:“老师在全班面前朝她吼叫。”

马丁内斯太太还没问清楚原因,就开始唠叨说教。

无声,是孩子最有力的反抗。

唱了一会独角戏的马丁内斯太太,意识到了自己的失态。

她平复了一下情绪,换种口气说:

“这件事情的确挺丢人,我小时候也被老师吼过,你想听吗?”

听到她这么说,正撅嘴生闷气的女儿,立刻转过头来,眼里充满了好奇。

在听完妈妈的分享后,她也讲出了事情的始末。

原来,琳达在上课的时候向同学借铅笔,引起老师的不满,被当众点名批评。

在大人眼中,这是违反纪律的大事;但在孩子眼中,这只是没带铅笔的小事。

孩子的认知,永远无法达到大人的高度。

在《正面管教》一书中,马丁内斯太太的做法,被定义为“启发式提问”。

很多时候,孩子只是做出“与其年龄”相称的行为,并不是真正的不良行为。

这种提问方式,不仅能够引导孩子说出内心的真实想法,还能在换位倾听的同时,帮助孩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简·尼尔森说:

启发式提问比不停地唠叨,更容易赢得孩子的合作。

它能让孩子感受到被理解和重视,从而找到自己的价值归属感。

一个拥有价值归属的孩子,一定愿意改掉不良行为,从错误中学习成长。

一个懂得正面管教的父母,一定不再给孩子贴标签,用尊重去赢得合作。

教育孩子的关键,是要赢得孩子的合作

心理学家海恩.G.吉诺特曾经说过:

“十几岁的孩子,就像一个需要贷款而又希望自己财务独立的人。

不管父母的银行多么乐于助人,这些借款人,都会对银行感到怨恨。”

认为自己已经长大的孩子,不愿意听父母的唠叨,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但孩子毕竟是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还是需要父母的“谆谆教导”。

作为父母,如何戒掉“苦口婆心”的教导,轻松赢得孩子的合作呢?

在《正面管教》一书中,作者简·尼尔森给出了以下三个建议:

1. 允许孩子犯错,从错误中学会成长

知乎上曾看到这样一个观点:“最深刻的教育,往往是从犯错开始的。”

犯错,不仅不可怕,反而是学习的大好时机。

懂得正面管教的家长,不会纠结于如何培养出一个完美的孩子。

他们不仅允许孩子经历失败,还会指导孩子进行自我评价。

一个愿意承认错误,并能进行正确自我评价的孩子,无论今后遇到怎样跌宕的人生,都能坦然面对。

2. 为孩子提供选择,而不是提出要求

有位老师说:“教育孩子这件事,越用力越失败。”

中国父母,很喜欢给孩子提要求,替孩子做选择。

这种看似爱意满满的做法,只会换来孩子的抵制和反叛。

“正面管教”思想的创始者阿德勒曾说:所有人对“尊重”有着同等的要求,孩子也不例外。

在确保没有危险的前提下,给孩子有限制的选择权,能让他们获得被尊重的感觉。

一个被尊重的孩子,很快就会想明白,自己的不良行为,不会得到想要的结果。

为了保持自尊,他们反而会主动改变自己的行为。

收回“为你好”的要求,提供有限制的选择,是一个父母最大的智慧。

3. 鼓励孩子,参与解决问题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

教育不是父母的命令和孩子的顺从,而是两者共同参与的一场紧张而复杂的精神活动。

和父母生硬的命令相比,孩子们更愿意遵从他们自己制定的规则。

当一个孩子能够制定,并遵守自己的规则,他就会成长为具有健康自我概念的高效决策者。

孩子认识到自己的不良行为,并能够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这是正面管教方法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赢得”孩子,比“赢了”孩子更重要

每个父母,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都会经历无数次战争。

如果赢得孩子,就是喜剧;如果赢了孩子,就是悲剧。

在《正面教育》这本书中,作者简·尼尔森一直在鼓励父母去“赢得”孩子,而不是“赢了”孩子。

孩子是独立的社会人,而不是父母的附属品。

当他迷路或犯错时,为人父母,不应该以爱之名,用控制和惩罚的手段,让孩子吃苦头长记性。

破解不良行为背后的情绪密码,允许他在错误中成长,提供选择与决策的机会,才能赢得孩子的尊重和追随。

这种既不惩罚也不骄纵的正面管教方法,能让孩子找到价值归属感。

一个有价值归属感的孩子,永远不会在人生的道路上偏航。

愿你在读完这本书后,做一名和善与坚定并行的父母,成为孩子最信任的守望者。

作者 | 竹涵,自由撰稿人,我手写我心,坚信文字的力量!

来源:帆书樊登讲书

相关阅读
夜读|让孩子成为自己人生的主角
帆书樊登讲书 2024-10-21
北青快评|支持教师管教学生是尊重教育的应有之义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8-27
新修订的《江苏省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条例》9月1日起施行 分级干预矫治“不良行为”
法治日报 2024-08-27
北青快评|“豫章书院”一案给教育从业者怎样的启示?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4-29
生活|鲁道夫·德雷克斯《孩子:挑战》
生活书店 2023-03-15
南安未检延伸触角关爱“临界”未成年人
法治日报 2023-03-05
育儿 | 教育路上,最不该偷懒的是父母,最不该放养的是孩子
男师国学堂 2023-02-18
罪错分级保护,熊孩子有人管了:临沂兰山法院整合资源破解少年司法难题
法治日报 2022-10-19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