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值退市机制显威 上市非一劳永逸
证券时报 2024-06-06 09:18

A股的退市机制正愈发多元和完善。

资本市场新“国九条”出台后,A股市场的优胜劣汰正在提速。今年以来,上市公司因不满足上市财务指标,亦或因股价持续跌破面值而被强制退市的案例正不断增加,总体退市数量或创出新高。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市场还出现了新情况——部分公司因总市值不足3亿元,触及“市值退市”的门槛。6月4日晚间,*ST深天因当天收盘市值低于3亿元,发布了可能被终止上市的风险提示公告。6月5日,*ST深天继续跌停;同日,*ST美讯的收盘市值也再次回落至3亿元以下,退市警钟继续敲响。此外,建车B、宁通信B、凯马B、汇丽B等公司也在近期发布了类似风险提示。恰逢近期ST板块深度调整,相当部分公司市值已经陆续逼近3亿元的“退市红线”,由此引发市场对该类风险的广泛关注。

作为新“国九条”的配套举措之一,退市新规对重大违法强制退市、财务类退市、交易类退市、规范类退市等四类退市指标进一步优化完善。在市值退市指标方面,纯B股、创业板及科创板的退市标准维持3亿元不变的基础上,主板A股(含A+B股)的市值退市标准将自10月30日起由3亿元提高至5亿元。梳理相关数据可以发现,剔除目前已退市摘牌和已锁定退市的公司,目前沪深两市已有超过10家公司的市值低于5亿元,近百家公司低于10亿元。届时,这些小市值公司将直面更大的退市压力。

在此之前,尽管3亿元市值退市的规定出台已有近3年,但由于市场对壳资源价值的惯性追捧,交易类退市制度的威力主要由面值退市来体现,市值并没有成为退市的真正“杀器”。但随着市场的深化发展,壳价值被逐步压缩,市值退市也有可能发挥出相应的威力。市值退市对上市公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上市不是一劳永逸,只有不断加强内部管理、优化产品结构、拓展市场渠道、改善公司经营业绩,方能得到市场认可、维持上市地位,进而依靠资本市场做大做强,市场也由此实现优胜劣汰。

当然,在加大退市力度、提升市场效率的同时,监管也在不断完善赔偿机制等相关配套措施。新“国九条”明确提出,健全退市过程中的投资者赔偿救济机制。对于投资者而言,也需要充分认识到市场的风险,保持理性投资心态,注重长期价值和风险控制,摒弃炒小、炒差、炒壳的陋习。(王军)

编辑/田野

相关阅读
A股首例市值退市股,今日摘牌
证券时报网 2024-09-02
A股退市新生态:“新陈代谢”加速 “面值退”渐成主流
证券时报 2024-08-09
上市30年 *ST深天锁定A股首例市值退市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7-30
*ST深天或成A股首家市值退市公司
中新经纬 2024-07-23
退市规则发威,“市值退”第一股今日停牌
证券时报网 2024-06-17
上市公司回购新信号:濒临退市红线股身影频现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4-06-15
建车B锁定退市 多家公司市值跌破3亿
证券时报 2024-06-15
上市公司自救式回购增加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4-06-15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