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蚯蚓,大家并不陌生,它既能用来改良土壤,又能作为鱼饵。然而,在科技的助力下,这一普通的生物却实现了华丽的“变身”。在惠州惠阳区良井镇,一项由惠州城市职业学院“变蚓为宝”创新实践团和香港青年李嘉林共同推动的蚯蚓养殖项目取得成效。通过科技赋能,蚯蚓不仅实现了生态改良,还体现了其作为鱼饵的传统价值,更被通过酶解技术转化为高值液态产品。同时,蚯蚓粪也被确认为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有机肥。这些创新实践不仅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活力,还展现了青年一代在农业绿色发展中的智慧与担当,为当地产业发展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新图景。
香港青年误打误撞 来惠阳创办蚯蚓养殖基地
在惠阳良井镇桥背村的广袤水田中,一个别具一格的蚯蚓养殖基地引人注目。多个大棚紧密相连,数十条“田垄”上覆盖着遮光膜,膜下则是经过精心调配的牛粪和豆渣混合物,为蚯蚓提供了一个理想的生长环境。在这里,蚯蚓忙碌地在牛粪和豆渣之间穿梭,通过吞食、消化、排泄等过程,形成了一条独特的生态循环链。
这个基地的创办者,是来自香港、祖籍惠阳的青年李嘉林。早在2009年,他就在香港学习有机农业,对农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原本他计划在惠阳种植火龙果,但为了增加产品的卖点,他提出了用蚯蚓粪土作为肥料的生态理念。这位湾区“新农人”在将养殖富余的蚯蚓卖出时,意外发现了蚯蚓养殖的巨大商机。2017年,李嘉林在惠州惠阳良井镇霞角村租了十亩地专门养殖蚯蚓。2019年,他正式注册成立了广东惠州市紫电生物科技发展研究有限公司,专注于蚯蚓养殖。幸运的是,李嘉林的努力得到了乡村振兴驻良井镇扶村工作队的认可和支持。在专项资金的帮扶下,桥背村集体负责搭建大棚并收租,村民以每年1000元/亩的价格出租土地,让他成功租赁到一个崭新的养殖基地。这种合作模式不仅为李嘉林提供了扩大蚯蚓养殖规模的土地资源,也为村民和村集体带来了稳定的收入,实现了多方共赢的局面。
通过规模化、专业化的养殖方式,这个蚯蚓养殖基地日产量高达12.5万条,市场需求旺盛,产品供不应求。广东地区已有超过500家渔具店成为他的客户。
蚯蚓的价值远不止于作为鱼饵,其产生的蚯蚓粪同样是宝贵的有机肥资源。基地每年产出的1000吨左右的蚯蚓粪有机肥也卖出了好价格。
职院师生组成“变蚓为宝”团队 探索破解养殖困境
然而,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问题逐渐凸显出来:良井镇的蚯蚓主要用作垂钓饵料。尽管蚯蚓养殖有着稳定的市场需求,但其售价却相对较低,加上每年长达三个月的淡季,给蚯蚓的销路带来了巨大挑战。如何延长蚯蚓产品生命周期、拓展养殖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这也是李嘉林近年来一直在努力的方向。
在这个关键时刻,随着惠州城市职业学院的教师韩冰霜的介入,给这个蚯蚓养殖基地带来了转机。作为良井镇的农村科技特派员,他负责与惠阳区良井镇结对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去年5月,各级团委积极推进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项目,韩冰霜在项目对接平台上,发现了关于蚯蚓衍生品加工的需求信息。这一发现对他来说极具吸引力,并激发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为何不利用专业知识与技术,探索蚯蚓养殖的深加工与多元化利用,以提升其经济价值并推动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随后,惠州城市职业学院集结了一支名为“变蚓为宝”的实践团队,该项目在韩冰霜、黄庆会、邓韵等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开展。
去年6月,“变蚓为宝”实践团队的师生第一次来到良井镇,与李嘉林确定了合作目标等。“通过与良井镇、惠州市紫电生物科技发展研究有限公司充分交流,我们确定了以‘打造蚯蚓衍生品’为项目目标,为后续的实验研究定好了主调。”韩冰霜表示。
团队兵分两路,一队人马将实验室“搬”到养殖场,研究观察蚯蚓养殖过程及该公司所养殖的蚯蚓品种和习性;另一队人马将“蚯蚓”带回学院实验室,通过利用酶解、冻干技术,把蚯蚓进行酶解、冻干,试验不同杀菌方式,加入不同原料不停实验,研究制作蚯蚓饵料。
经过半年的精心研究与持续优化,这支团队最终攻克技术难关,研发出突破市面上产品技术的“蚯蚓酶解液技术”。此技术能将活跃的蚯蚓转化为液态形式,既保留了蚯蚓的天然营养价值,又便于存储与使用,解决了淡季蚯蚓产能过剩、旺季蚯蚓产量不足等问题。
酶解完成后,团队对产品进行了处理,以确保其品质的长期稳定,并使其能在数月内保持新鲜与活力。深加工的“蚯蚓酶解液”比纯蚯蚓的市场售价高,增加蚯蚓附加值,显著提升了产品的经济效益。李嘉林也称,客人使用后反响效果不错,普遍反映在鱼饵添加蚯蚓酶解液后,钓鱼效果显著提高,能够钓到更多的鱼。
对蚯蚓附加产物有机肥进行深入开发利用
除了研究出蚯蚓的酶检验技术,团队还对蚯蚓的附加产物——有机肥进行了深入的开发与利用。实际上,在蚯蚓养殖过程中,是完全采用牛粪作为培养基,不含有任何土壤成分。蚯蚓的代谢产物,即蚯蚓粪,可以直接作为有机蔬菜的优质肥料使用。经过严格的检测,这一有机肥已确认符合国家相关标准。为了确保产品质量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惠州城市职业学院特地建立了专业的检测实验室,旨在使这种有机肥获得生产资质。
李嘉林也一直在积极推广这种有机肥,他鼓励农户们减少化肥的使用,转而采用这种更为环保、健康的肥料。他相信,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提升农产品的品质,还能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推动有机农业的发展。李嘉林表示:“若蚯蚓销量稳定,我们将能够产生更多的有机肥料,进一步降低成本,推动有机农业向更广阔的市场发展,既保护了环境,又促进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更令人振奋的是,这个“变蚓为宝”创新实践团队荣获了2023年广东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暨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省级重点团队的称号。
根据市场需求扩大生产规模 将继续深耕有机农业领域
据韩冰霜介绍,目前“变蚓为宝”实践团队正在积极研究如何优化酶解液的配方,以进一步提高其作为鱼饵添加剂的吸引力。同时,团队也致力于协助项目方获得有机肥的生产资质,并积极开展市场推广活动,以拓展其销售渠道,让更多人了解和使用这一创新产品。
谈及“变蚓为宝”项目的未来,韩冰霜满怀信心地表示:“随着产品推广效果的不断提升,我们将根据市场需求扩大生产规模,确保供应充足。我们将秉持理性、严谨的态度,稳步推进各项工作,确保项目的持续稳健发展。”
该项目的成功实施,不仅为李嘉林的蚯蚓养殖基地带来了新的销售渠道和增收途径,更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李嘉林深知蚯蚓在环保碳循环中的重要作用,因此他积极推广环保理念,并成立了香港低碳循环教育推广中心,致力于向中小学生普及环保知识。展望未来,他表示将继续深耕有机农业领域,与合作伙伴共同探索更多可能性,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文/黎秀敏 吴方
编辑/倪家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