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孕母,做“试管”,安排生产……由于链条隐蔽、监管涉及部门多,且有“市场需求”,非法代孕屡禁不绝,社会危害巨大。近期,公安部门部署2024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专项行动,内容包括对伪造买卖出生医学证明等案件,查明办理全过程,依法予以打击。
“几乎每一个环节都涉嫌违法”
2023年12月,某知名打拐志愿者公开向西南某市相关部门举报称,该市一健康管理咨询公司违法提供代孕服务。
该志愿者向半月谈记者展示了其卧底取得的多份代孕合同,其中一份签订于2023年6月,内容显示,公司为客户提供第三代试管婴儿服务、第三方辅助生殖服务,其中包括寻找一名生理满足要求的“助孕志愿者”,即“代孕母亲”,还称如在胚胎植入前出现意外情况,可无条件更换“助孕志愿者”。
合同对代孕婴儿的出生医学证明明码标价:证明上母亲一栏年龄为45岁以下的标价为3万元,45岁至49岁、50岁至53岁分别为6万元、10万元,可“操作办证”的医院为公司所在城市及邻近城市的2家民营医院和2家公立医院。打拐志愿者说,此类公司“操作”的出生医学证明还可以“单独出售”,面向非代孕客户提供“办证服务”。
半月谈记者了解到,从招募孕母、招揽客户、与医院“对接合作”,到“全程护航”客户胚胎培养移植、“代孕母亲”妊娠生产、新生儿落地后的证件办理等,非法代孕产业已形成“一条龙”服务。知情人士称,这样的“全流程”操作,几乎每一个环节都涉嫌违法,包括广告违法、非法行医、伪造证件等。
“代孕团伙往往难以被发现”
2023年6月,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央政法委等14部门联合制定了《开展严厉打击非法应用人类辅助生殖技术专项活动工作方案》,加强了对代孕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与统筹监管。业内人士认为,代孕黑色产业链长期难以斩断原因有三。
——违法主体有意绕开监管。上述方案,明确指出要严格规范企业经营行为,重点排查注册经营范围为医疗服务、健康咨询、母婴保健等内容的公司。打着“助孕”旗号的咨询公司是代孕黑色产业链的关键一环,但这类公司在注册的经营范围上往往“披着‘咨询’的外衣”,避开“医疗行为”,借此绕开重点排查。基层执法人员坦言,处在模糊的监管地带,是这类公司能明目张胆开展业务的重要原因之一。
——过程隐蔽,查证难。据办案民警、有关监管部门人员介绍,代孕团伙往往难以被发现,需要靠社会监督与群众举报。为了逃避查处,不法医疗机构多设在偏远地区,孕母藏匿点不固定;因未应用人脸识别系统、人工精准核查难等原因,医疗机构在日常接触产检、分娩的孕产妇时,难以识别出“人证不合一”的情况;代孕机构、代孕委托方和孕母等重要“参与方”在接受调查时容易互相包庇,加大了查证难度。
——“市场”需求大。《中国不孕不育现状调研报告》显示,我国不孕不育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代孕“潜在市场”庞大。与此同时,一些不法分子还瞄准了经济条件较好的育龄妇女宣传代孕,声称代孕有“避免怀孕分娩之痛”“可选性别”等“优势”,以此类既不科学又不合法的错误观点来“推广业务”。
“在每个环节逐个击破”
受访基层执法人员建议,充分抓紧与代孕黑色产业链相关的各类专项治理行动的契机,严厉打击,同时在具体行动和工作机制上创新,实施有效的常态化治理,建立多部门、跨省、市、县的联合执法机制。
北京安剑律师事务所周兆成律师认为,不法代孕行为除了要依靠法律来规制,还应在监管上考虑在每个环节逐个击破。对一些健康咨询公司、服务类公司,市场监管部门和税务部门可通过季报、年报等方式,查看它们实际的营业状况、税收情况,实施联合监管,进一步挤压代孕黑色产业链上各类违法行为的实施空间。
编辑/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