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一季度金融数据出炉,贷款总量稳定增长、新增信贷均衡投放。
4月12日,央行发布最新金融数据显示,社会融资规模增长也保持较高水平。3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390.32万亿元,同比增长8.7%,一季度累计新增12.93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1.61万亿元,但仍处于历史同期较高水平。
信贷均衡投放初步显现
3月贷款新增3.09万亿元,一季度新增9.46万亿元,较去年同期高基数有所回落,但仍比2022年同期多增逾1万亿元。
市场分析专家认为,贷款同比波动主要是基数影响,去年一季度银行“开门红”冲高较多,对后三个季度造成一定透支。去年下半年以来,央行注重引导金融机构加强信贷均衡投放,避免资金沉淀空转,为可持续支持实体经济留有后劲。
社会融资规模保持相对高位,金融支持实体经济质效提升。
数据显示,3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同比增长8.7%,较前两个月略有下行,但仍明显高于名义经济增速。
专家分析,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之所以下行,既有部分储备项目贷款合理后移发放的因素,也有政府发债进度偏慢的影响。从全年看,新发行政府债券总规模预计接近9万亿元,新增贷款也将保持在合理水平,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仍有支撑,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保持稳固。
金融总量增速高位适度回落是合理和正常的。另有研究表明,信贷和经济增长的关系已发生变化,并非贷款越多,经济就增长也快,融资环境松紧适度、信贷结构优化、节奏平稳更有利于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但各方面对高质量发展和货币信贷合理增长之间还有认识的过程。“对企业运营仍按原来惯性考核、内部下指标。金融机构的资金流向了实体经济,但部分企业主营业务不盈利而又存贷双增,不去生产经济,融资形成空转,影响了资金使用效率,还挤占了小微企业的融资机会,并在宏观层面累积风险。”一位市场权威专家对记者说。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避免资金沉淀空转”。该专家表示,当前各方面都在加大力度防范资金空转,随着企业规范资金使用,融资总量增速可能会比以前低一些,但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支撑力度反而更大。
信贷结构有增有减
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激励带动下,商业银行信贷结构加快调整优化。
分部门看,一季度,住户贷款增加1.33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3568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9750医院;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7.77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2.97万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6.2万亿元,票据融资减少1.5万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增加2336亿元。
业内专家普遍认为,当前我国信贷结构正在发生变化,有利于高质量发展的部分在增加,近年来普惠小微、绿色发展、科技创新等新动能贷款占比增加,相关贷款一直保持两位数以上增速,快于全部贷款增速,贷款余额也在不断增长。房地产、地方融资平台贷款规模、占比和增速都在下降,一些高能耗、高污染和传统落后产能相关领域的信贷增长也受到一定的约束。总体看,信贷结构的调整趋势是好的。
实际利率边际上升有阶段性和结构性特征
此外,信贷资金价格和流向也有不少喜人亮点。从调研了解的部分主要大行数据看,一季度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已降至3.7%左右,比去年同期进一步下行;考虑到从紧配置的一些领域利率相对较高,实际上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贷款利率下行更多。
从主要大行数据看,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普惠小微贷款、绿色贷款同比增速大体保持在20%-30%,均快于全部贷款增速,金融资源对做好“五篇大文章”,促进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支持正在加速见效。
价格方面,贷款利率保持在历史低位水平。3月份新发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75%,比上月低1个基点,比上年同期低22个基点。
不过,当前实际利率边际上升有阶段性和结构性特征。一般来说,实际利率是以名义利率扣减通胀计算,与物价关系密切。
一位接近监管人士表示,在名义利率已持续大幅下降的背景下,扣减通胀后的实际利率在一些特定时点偏高,属于“价格主导型的实际利率上升”,从趋势看,随着经济进一步回升向好,物价总体上温和回升,未来实际利率总体会有所下降。
上述专家认为,在结构转型的关键阶段,不同行业的融资利率和商品价格涨跌差异明显。如和房地产相关度较大的黑色金融建材等跌幅较大,有色金融、原油、化纤等价格是上涨的。对于过剩产能行业和效率低的企业,产品竞争力不足,产品价格下行较快,这部分的行业企业金融资源从紧配置,实际利率高是有利于市场出清的。而对于新动能领域的行业产品价格稳定,名义利率下行较多,享受的实际利率是较低的。这一定程度上也是市场机制发挥作用,通过价格变化配置资源,有利于金融支持高质量发展。(杜川)
编辑/田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