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聘14人 最热岗位近300人“抢” 成都图书馆招聘为啥这么火?
成都商报 2024-04-12 13:36

近日,成都图书馆公开发布招聘信息,其中提到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工作人员14人。

成都图书馆馆长肖平介绍:“书籍包含了人类所有的文明成果。空间、资源、人构成了图书馆的要素。图书馆员具备很强的包容性,各学科人才都能在这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

招聘岗位都有啥?目前报名情况如何?哪些人喜欢去图书馆?除了阅读,他们去图书馆干什么?4月11日,记者带着疑问去寻找答案。

招聘14人“最热”岗位报名已近300人

与肖平馆长见面的上午,他正低着头写一份材料。办公桌前堆放着一排近20厘米高的书籍和材料,办公桌后的木质书柜里,整齐摆放着不同类别的书。

“2023年,公开招聘11人。今年增加到14人,一方面岗位编制增加了,另一个原因是图书馆的深度服务、知识服务和新型智库建设等,需要更多新鲜的‘血液’加入。”在肖平看来,图书馆的构成包括三个要素:空间、资源和人。“图书馆的使命是传承文明和服务社会。服务社会需要非常专业的队伍才能提供专业化服务,目前‘最热’岗位报名人数已经接近300人,竞争还是挺激烈。”

从14个岗位需求来看,包含地方文献资料整理及服务、西文图书采访、知识产权服务、古籍研究与保护等,其中部分岗位要求学历为研究生且专业对口。

为什么图书馆员需要具备高学历?肖平解释,图书馆的核心价值在于阅读,它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馆内有很多牌子上写着“领读”,“这背后是图书馆员文化素养、资源整理能力等的体现。他们需要从各地出版社每年发行的超20万种新书中精心挑选出有阅读价值的书,而选书考验的是图书馆员对好书的鉴别能力”。

“图书馆内有5个语种的外文文献,其中包括英、法、德、西班牙语等语种。这些语种书籍的采集必须由对应语种专业的人完成。”接着,肖平又举了一个特殊岗位——古籍研究与保护的招聘例子,这个岗位需进行现场古籍修复实操考察,“目前馆内有近10万册古籍,部分有待修复,这需要修复者具备专业知识、修复经验且技艺精湛。未来,图书馆或有可能面向社会提供古籍修复服务”。

15~44岁进馆人群增多 文化超融体已按下“加速键”

在成都,菜市场里有菜市书屋,街头巷尾里藏着24小时图书馆,在图书馆里看展、看话剧等,已成为市民填充“精神食粮”的丰富选项。而这,对与时俱进的成都图书馆来说,只是其众多服务里的冰山一角。

成都图书馆及其主题分馆天府人文艺术图书馆,“两个馆每天进馆人数平均在8000~10000人左右”。肖平介绍,近10年来,随着图书馆空间的不断升级改造,走进图书馆的人群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以前主要服务对象是儿童和老年人,中间是断层的。但现在15岁—44岁的人群变多了,而且进馆市民的学历也越来越高”。

究其原因,肖平认为图书馆正在演变为多种文化生态相互融合的综合体,发展离不开上述提到的图书馆三要素。以空间和资源为例,空间实际就是大众常规理解的“颜值”,建筑空间美感提升阅读体验,馆内设计建筑也成为大家“打卡”的好去处。“不久前,就有一对在图书馆‘看对眼’的年轻人,想在这里拍婚纱照作为纪念。我们综合考虑认为目前还不是很合适。不过,未来不排除图书馆可以拍婚纱照的可能性。”

另一个核心要素是资源。肖平介绍,目前的图书馆除了丰富的藏书满足各年龄层读者需求外,馆内多种类型的文化生态也在逐渐融合,如博物馆、音乐厅、电影院、美术馆、咖啡区等业态功能都在逐渐融入,“年轻人到图书馆除了阅读、自习外,还有人在独立的区域内开小组讨论会。资源的丰富让业态的融合有更多可能性,这意味着一个文化的‘超融体’正在加速形成”。

“成都图书馆及天府人文艺术图书馆,是全国公共图书馆中开放时间最长的,因为我们发现大家对知识的渴求不应该受时间限制。”肖平介绍,为了能给市民提供更好的服务,今年24小时图书馆进行了扩容,“阅读席位增加到40个,这种供给创造的需求,诞生了新的文化体验和消费场景”。

文/赵雨欣

编辑/倪家宁

相关阅读
国家图书馆招聘事业编制工作人员
首都教育 2024-10-14
3天7万读者北京城市图书馆过节
北京日报 2024-10-04
北京城市图书馆有了古籍修复传习所,每周都举办技艺展示活动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8-08
新年阅读,北京知名图书馆“打卡”攻略来了
文明北京 2024-01-05
探访北京城市图书馆:144棵“银杏树”支撑、藏书量达八百万册
新京报客户端 2023-12-27
守护自己的精神家园 看腾冲百年乡村图书馆的“接力”守望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3-08-16
“数智”图书馆为读者带来“花式”体验
中国青年报 2023-08-14
104册件珍贵古籍修复完成 《永乐大典》“湖”字册将在国家图书馆展出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5-16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