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科学城、怀柔科学城、未来科学城和创新型产业集群示范区(包括北京经开区和顺义区)共同组成的“三城一区”,是北京加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主平台。在近日举行的“聚焦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主题采访活动中,北京青年报记者获悉,北京大力推动“三城一区”统筹联动与融合发展,2023年创新型产业集群示范区承接三大科学城成果超过270个,比2022年多一倍。据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十年来,北京实现了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增长四倍多、年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一倍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增长一倍多、每日新设科技型企业数量增长一倍多、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一倍多、中关村示范区企业总收入增长一倍多的六个“创新跃升”。
国家信创园一季度跑出“开门红”
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园(以下简称“国家信创园”),一批批信创龙头企业正在腾飞发展。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国家信创园新增注册企业同比增长100%以上,落地企业突破300家。
“北京经开区在科技创新、行业应用、人才培养、环境提升等方面持续精耕细作,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谈及为何选择落户国家信创园时,北京算能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马可表示,国家信创园汇聚了众多信创龙头企业,为企业未来产品升级创造了良好的测试环境,也蕴藏着巨大的市场机会,而且园区周边环境很美,配套和服务都十分友好,能让企业和员工安心发展。
据国家信创园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吸引更多企业入驻,信创园以政策驱动、应用推动、生态带动为动力,以强链强基强服务为路径,扎实推进四梁八柱企业落地和强链补链发展。截至今年3月底,信创园落地企业300余家,集聚国内90%以上信息技术头部企业。目前,国家信创园已经构建起覆盖高性能芯片、基础软件、整机终端、新型计算于一体的自主信创链,建成国内自主可控度最高的“CPU+操作系统+数据库”安全新底座。
为全面托举科创企业整体发展,北京经开区密集出台多项政策,依托龙头企业,培育、引聚一批“专精特新”企业,构建起集成电路、高端显示、信创等领域全产业链协同发展生态。力争到2025年,推出不少于60个优秀信创解决方案,打造100个信创应用场景,集聚400家以上信创企业,引培万名产业人才,力争信创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
“三城一区”统筹联动融合发展
在近日召开的“三城一区”统筹联动与融合发展第二次联席会议(以下简称“联席会议”)上,解读了北京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办公室印发的《关于推动“三城一区”统筹联动与融合发展的若干措施(试行)》,研究讨论了“三城一区”统筹联动与融合发展2024年重点事项,围绕交通联动、科技成果转化等工作展开研讨。相关高校介绍了推动本校前沿颠覆性技术项目在“三城一区”落地转化的支持措施。
按照分工定位,未来科学城将充分发挥“三城一区”连接点作用,对接中关村科学城和怀柔科学城的基础研究和原创成果,是枢纽型主平台。怀柔科学城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和国家科技重器集聚特色,打造世界级原始创新承载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则着力承接转化中关村科学城、怀柔科学城与未来科学城“三大科学城”原创成果,夯实产业基础,作为产业创新体系的核心节点,链接技术研发、产品开发、工程化生产与商业化应用的创新链。
近年来,北京经开区在转变动力、创新模式、提升水平上下功夫,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吸引和集聚一流企业和人才,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经开区党工委书记张强介绍,目前经开区集聚市场主体9万余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131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8家,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汽车和新能源智能汽车、生物技术和大健康、机器人和智能制造等4大主导产业迅速崛起,着力打造首都高精尖产业主阵地。
打造线上线下科技创新服务平台
中关村是我国第一个国家高新区、第一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目前,中关村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9万家,其中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7万家;上市企业498家,独角兽企业85家,营收超千亿企业11家;共有国家级孵化器64家、市级孵化器91家,布局建设23个高品质特色产业园。
联席会议指出,要开发上线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网络服务平台,整合集聚“三城一区”创新资源,更好促进成果、资源对接;建设“三城一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推出政策匹配、推送服务、空间超市、云上路演等特色功能。举办中关村论坛科技集群平行论坛等。据介绍,2023年创新型产业集群示范区承接三大科学城成果超过270项。
在引导社会组织支撑“三城一区”联动发展方面,通过中关村技术经理人协会、中关村创业生态发展促进会与经开区科创局签订成果转化战略合作协议;中关村民营科技企业家协会帮助“三城一区”企业对接资源;中关村不动产商会面向“三城一区”提供科技孵化器、科技地产、创新型空间分析和企业推介等服务。中关村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助力“两城一区”400多家企业开展专利快速通道申请业务。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李佳
编辑/谭卫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