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妥有序处置债务风险 多地积极探索化债新思路
上海证券报 2024-03-16 09:21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统筹好地方债务风险化解和稳定发展,进一步落实一揽子化债方案,妥善化解存量债务风险、严防新增债务风险。

近期,各地出台的化债方案涌现出一些新提法、新思路。业内专家认为,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需要“长短结合”,对转型和化债作出并行安排,在“救急”的同时也要尽早实现“自我造血”。

地方化债措施陆续落地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财政部部长蓝佛安对地方政府债务问题进行回应。据蓝佛安介绍,2023年,经过各方协同努力,地方债务风险得到整体缓解,目前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总体可控。

去年底,已有多个省份制定了“1+N”化债方案,即在化债总方案的基础上形成多个子方案。各地强调,2024年将严格执行“一地一策、一企一策、一债一策”化债方式、制定“1+N+X”化债方案体系以及争取中央化债政策支持等。

以贵州为例,该省2023年制定实施一揽子化债方案,多措并举推进债务化解工作,积极争取中央财政、金融支持缓释债务风险,全省债务、金融风险得到有效管控。江西出台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1+9”方案,是保持全国唯一债券零违约省份。甘肃制定实施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1+10”方案,2023年疏解融资平台债务1048.4亿元。

近日,多地披露2023年的化债工作取得进展。天津2023年制定实施“1+10”全口径债务化解工作方案,全面完成年度化债任务。青海通过增收节支、盘活资产、调整专项债券用途、发行特殊再融资债券等渠道,圆满完成全年化债任务。广西全力防范化解财政风险,法定债务不出任何风险,存量隐性债务余额较2018年大幅降低,重点地区债务不“爆雷”。

今年地方化债的新目标随之得到细化。浙江温州宣布今年要全面完成6%及以上高息债务置换、继续抓好高利率融资置换工作。河南将严格落实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实施方案以及“1+6”化债方案,严防重点领域“爆雷”。云南2024年要全力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严格落实既定化债举措,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加大盘活资产资源力度,腾出更多资金用于化债。

因地制宜选择化债方式

业内人士分析称,就具体的化债方式来看,发行特殊再融资债券、争取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债务展期能够在眼下“救急”。盘活存量资产、设立化债基金、加速城投平台整合与市场化转型则能从中长期实现“自我造血”。

发行特殊再融资债券是较为主流的方式。贵州拟于3月18日发行特殊再融资债券215.62亿元。这是贵州自2023年10月以来第6次,2024年第2次披露发行特殊再融资债券,已发行及拟发行规模合计2804.01亿元。据统计,截至2024年3月12日,共有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累计公告发行特殊再融资债券14627.14亿元,发行集中在西部地区。

与金融机构协商债务展期置换,能够集中区域金融资源化解债务。金融监管部门力促金融机构配合地方化债,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党委3月13日召开扩大会议,强调配合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指导银行保险机构按照市场化方式开展债务重组、置换。

设立化债基金也是可选项。例如甘肃财政将出资10亿元,设立首期50亿元的省级应急周转金,通过“过桥”方式缓释到期债务风险。陕西省财政厅宣布设立债务风险化解储备金,撬动更多金融资源参与化债,探索出一条“政府+市场”协同化债的新路子。

为了加快化债进程,各地也在探索新思路。例如贵州近期发行城投债出现首例“统借统还”,即同一区域内,由一家城投平台发债,用来偿还另一家平台的债务。湖南湘潭将按照“非标债务标准化、隐性债务显性化、全口径债务低息化”的策略,推动化债工作迎来拐点。

华福证券固收分析师李清荷认为,各地经济财政实力、资源禀赋有所不同,需因地制宜选择更为积极有效的化债方式,以顺利完成化债目标。例如东部地区的综合财力、金融和国有资源普遍相对丰富,可主要通过城投企业市场化转型升级,加强造血功能,实现自负盈亏。一些债务负担较重的省市,应充分协调金融和国有资源,寻求债务的持续化解。

在高质量发展中逐步化债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健全风险防控长效机制。建立同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政府债务管理机制,完善全口径地方债务监测监管体系,分类推进地方融资平台转型。

蓝佛安介绍,下一步将在高质量发展中逐步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包括加强地方政府法定债务管理、进一步推动一揽子化债方案落地见效、严格违规违法举债问题监督问责、着力构建防范化解隐性债务风险长效机制四大工作部署。

结合各地近期的表态来看,债务风险防控长效机制正在部署。例如甘肃将全面落实化债方案,建立全口径地方债务监测监管体系。重庆将建立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长效机制,加强常态化债务风险监测预警,持续优化政府债务结构,降低全市综合债务率。

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认为,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需要“长短结合”,短期要严控新增,化解存量风险,优化债务期限结构,降低债务成本;长期则要推动财税体制改革,加快城投公司转型。

在联合资信公用评级部技术总监周馗看来,城投企业和地方政府需要跟金融机构加强沟通与协调,探索合理债务处置空间,提高风险意识。地方要探索资产盘活和拓展融资渠道的做法,转型和化债并行,进一步提高国有企业的运行效率和融资能力。

编辑/范辉

相关阅读
11月隐债置换将超万亿 专项债“提前批”接续发力
证券时报 2024-11-25
置换隐性债务!多地启动新一轮专项债发行进程 新发规模逾2200亿元
每日经济新闻 2024-11-18
财政部: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得到整体缓解,隐性债务规模逐步下降
界面新闻 2024-08-26
两会中国经济问答|中国如何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
新华社 2024-03-07
364境外城投债发行走俏 或引发监管部门关注
第一财经 2024-01-08
地方化债力度空前 明年重在平衡防风险促发展
第一财经 2023-12-21
遏制增量与处置存量并举 地方政府债务化解稳步推进
上海证券报 2023-12-04
“高歌”的城投债 乐观情绪萦绕市场 发行利率频现新低
上海证券报 2023-11-27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