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看真实世界的“龙”,甲辰龙年生肖文化联展开展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02-06 11:59

2月6日,“龙行中华——甲辰龙年生肖文化联展”在国家自然博物馆一层临时厅开展。在呈现图文、视频等基础上,该馆还精心挑选了19件精品化石和现生动物标本,为观众呈现曾在真实世界中生活过的“龙”,成为展览的一大看点。

一件名为“喇嘛洞黄昏翼龙”的化石吸引不少观众驻足。它是目前世界上地质年代最新的蛙嘴翼龙类。“最初见到这件化石的时候,通过它的脑袋特征,我们基本确定,它就是蛙嘴翼龙。”国家自然博物馆地球科学部副主任王宝鹏回忆,他和同事们也注意到了这件化石的不同寻常之处:明显的短尾巴、呈对握状态的脚拇指,这在蛙嘴翼龙甚至是翼龙类中,还是第一次见到。王宝鹏心里一喜,模糊地感觉到这应该是一个新的物种。后续研究果然证实了他的猜测。“鉴于它发现于辽宁建昌喇嘛洞,行为习性可能与蝙蝠相似,在黄昏时候出没,所以我们将其命名为‘喇嘛洞黄昏翼龙’。”王宝鹏解释了名字的由来。

展厅中,体型娇小的顾氏小盗龙显得有些不太显眼。但它的地位举足轻重——是恐龙向鸟类演变的直接证据。“它的发现为‘鸟类起源于恐龙’这个理论提供了有力的支撑。”王宝鹏解读,小盗龙羽毛形态已与鸟类羽毛十分相似。值得一提的是,展出的化石不仅保存了羽毛痕迹,同时也留存了能够反映羽毛颜色的黑素体的微观结构。多年前,国家自然博物馆的研究人员在该化石上取样,将提取的黑素体与现代鸟类的黑素体进行了对比研究,最终确定,顾氏小盗龙的颜色为黑色。但它的黑色并不单纯:阳光下,人们可以在黑中发现绿、蓝、紫等各种颜色,呈现出具有金属光泽的“五彩斑斓的黑”。

一件形似海豚的“狭翼鱼龙”也有讲究。大大的眼眶和三角形的背鳍格外显眼。王宝鹏说,脊椎动物的演化有一定的规律:大体上从水生的鱼类到陆生爬行动物发展;而鱼龙却是一个另类,它们是三叠纪早期从陆地重返海洋的爬行动物,也是最早重返海洋的爬行动物。

展览为公益展览,展出至3月10日。

编辑/彭小菲

相关阅读
“宫”邮15个月寄出4万封信!故宫甲辰系列主题邮品亮相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04-07
收藏!开学4大安全提醒,一定要让孩子知道!
人民日报 2024-02-28
看!总书记擘画的千年之城正“拔节生长”
北京新闻 2024-02-27
特别报道|10年间,总书记为首都发展指明方向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02-26
出行注意!北京交通当前达中度拥堵,这些区域为严重拥堵
北京市交通委网站 2024-02-26
明天开学,今天您家孩子返校了吗?直击——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02-25
龙年首场大雪!北京各公园雪景抢“鲜”看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2-21
AI年画来了!龙年说龙:那些你不知道的辰龙二三事
新华社 2024-02-17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