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子:世界金融史的中国贡献》是一部金融、货币史研究著作。作者爬梳史料,索隐钩沉,探讨了交子的诞生、流通、发行、运营、政策调整、对财政的影响,以及随着南宋政权灭亡、通货膨胀而失效的过程。对交子的系统性研究,有助于启迪读者读史鉴今,既展现中国对世界货币体系从金属载体走向纸币载体转型过程中发生的重大影响力,以及世界金融史上中华文明的独特智慧和特殊贡献,又提醒我们警惕金融工具的滥用和货币超发的危害。本书即是是一部优秀的金融文化科普作品,也是大众了解交子的首选读物。
1.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的重点主题出版物。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推动我国金融高质量发展,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
千百年来,纸币的发明和使用,与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这四大发明一样,在促进世界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推动人类文明进步方面起到了巨大作用,具有划时代意义。交子是举世公认的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中国古代的一项伟大发明,交子的创始陆续影响了全球各地纸币的产生,是中国金融和全球金融的重要里程碑。本书体现了中华文明在世界金融制度的创制与运行上的独特贡献,以及在世界货币史上的重要意义。对于彰显金融强国的民族自信、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意义重大。
2.重要年份的纪念出版物,近年来大众对交子的关注度日益凸显,填补市场空白。
2024年是北宋交子发行和流通1000周年。金融博物馆与中国钱币博物馆在成都成华区天府四川金融博物馆矗立了大宋交子碑,牵头推动了由16位全国政协委员联署的交子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两会提案,并将公历1024年1月12日定为“交子”诞生日。本书对交子的缘起、功能与周转,对宋代以来的经济影响、对中国货币制度的演变等介绍的非常详细全面,是大众了解交子的首选读物。
3.可读性较强,专业历史知识+趣味故事,好学又好读。
本书通俗易懂,可读性较强,历史钩沉与解读相得益彰,理据扎实,文字逻辑严密,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较好的文化普及性,是一部优秀的金融文化普及作品。
作者简介:
王申,金融博物馆特邀作者,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2009—2019年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先后取得历史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2019年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宋辽西夏金史研究室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宋代财政史、货币史。
王喆伟,金融博物馆特邀作者,硕士,毕业于英国萨塞克斯大学博物馆策展专业。参与策划组织金融博物馆的多场金融主题展览,并进行相关方面的选题研究。
内容介绍:
北宋初年,随着四川地区的经济发展,金属铸币不便使用,成都的富民十六户创新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张纸币——交子。此后,交子经历了由私营到官营,由川蜀一地通行到跨区域流通和发行的过程,成为两宋财政的重要手段和货币金融工具。本书梳理了宋代交子的产生背景、创立经历、由私营到官营的过程,讲述了朝廷发行交子纾解财政困境,由于货币超发导致通货膨胀的过程,以及交子对后世元、明、清等朝纸币发行流通所产生的重要借鉴意义。作者爬梳史料,索隐钩沉,为我们描摹出一幅宋代纸币从创新发明到发行流通再到泛滥失信的历史画卷。作为一部金融启蒙读物,本书文不甚深、言不甚俗,启迪读者读史鉴今,既为堪比四大发明的金融创新而骄傲,又警惕金融工具的滥用和货币超发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