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0日,市政协委员、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总规划师吴晨在界别联组会上发言时谈到,现阶段城市治理决策支持体系依然面临一些挑战,他建议加快构建人居科学体系下的大模型应用发展生态,基于数据、算力、算法模型三要素,形成城市治理新生态,为城市注入新活力。
“现阶段,传统的规划设计管理模式已不足以适应新形势下的发展需求,亟须以人居科学的视角进行整合创新;现有的人工智能等通用大模型同质化严重,轻功能性的低效竞争普遍存在,易导致重复开发、信息过载,从通用大模型到专用大模型的转型是必然趋势;人居科学体系下的专用大模型应用尚缺乏顶层设计。”吴晨表示,我国现已具备发展学科体系下大模型应用的基础条件。在人居科学框架下,借助大模型创新城市治理决策支持体系,是未来城市治理高质量发展的突破点。
吴晨建议,加快构建人居科学体系下的大模型应用发展生态。他说,基于数据、算力、算法模型三要素形成城市治理新生态,将为城市注入新活力。“在北京,基于《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提出的‘一核一主一副、两轴多点一区’的空间格局,我们提出建议,打造‘京西新首钢地区科技中心区’,补全长安街西轴线节点,带动京西地区高质量协同发展。未来应深度结合北京市发展需求,发挥科技创新‘国家队’的技术优势,探索面向复杂城市治理的专用大模型。”吴晨表示。
此外,吴晨建议,率先建设多元前沿的人居科学领域创新人才高地。同时,积极推动城市治理理念、技术和制度的协同创新。他说,城市治理高质量发展不仅依靠技术革新,还有赖于规划决策理念、手段、流程、制度的优化。研究表明,受碳排放影响,全球气温在未来20年内将至少上升1.5℃,极端气候将更加频繁,加之经济社会环境复杂多变,需不断提高“弹性城市”治理水平,既做到韧性城市严谨有效的控制,又具备“弹性城市”应对不确定性的能力。应积极推动城市治理理念、技术和制度的协同创新,完善顶层设计,探索形成专用大模型治理的有效范式,促进技术体系与治理体系的共同进化。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王斌
编辑/谭卫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