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全国多地高校开展“暖冬”活动,为孤儿学生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放羽绒服。例如日前,山东师范大学学生工作部发布的《关于做好2023年“冬日暖阳”专项资助活动的通知》称,2023年“冬日暖阳”专项资助活动,拟为家庭经济特殊困难学生每人发放羽绒服1件。
此外,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山东滨州医学院、安徽国防科技职业学院、河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沈阳建筑大学等高校,也都出台类似措施,为贫困生免费发放羽绒服或开展其他形式的“冬日送温暖”活动。此举温暖了学生的心,展现了高校对特殊学生的关爱,因此得到了各界的高度赞誉。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各高校的“暖冬”活动,在保护困难学生的个人隐私方面进行了各种有益探索。如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300余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放了新羽绒服。此次暖冬羽绒服发放,学生无需进行申请,学校依托大数据平台,精准筛选出发放名单,点对点通知学生试穿和领取衣服,悄无声息地将学校温暖送到学生身边,充分保护学生个人隐私。
多数高校在举行“暖冬”活动时有意避免了羽绒服的款式统一,有的还在活动现场让学生戴口罩,或者在发布活动照片时对受资助学生脸部进行“打码”处理,可见高校为此很用心很细心。助学兼顾隐私,彰显了人文关怀,这是在保护隐私与守护公平之间取得的平衡,达到了“让好事办好”的目的。
关爱贫困学生,是党和政府、社会和高校的一贯政策。但“贫困也是一种隐私”,尤其是以往一个时期,由于对贫困学生的心理负担体察不够,一些学校或要求学生痛说贫困家史,在公开场合自揭伤疤,或未经同意就公开其生活经历,无形中对学生的自尊心造成了“二次伤害”。而让爱心“静悄悄”,无疑是一种进步。
当我们在释放善心时,不经意中会使受助者的尊严、隐私一览无余,那是对受助者的一种无意伤害,甚至违背了奉爱心的初衷。而从今年各高校的“暖冬”活动看,令人倍感欣慰。总之,免费发放羽绒服,“静悄悄的爱”当赞。助学兼顾隐私,这才是献爱心本该有的样子。
文/刘天放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姬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