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绿化关乎人居环境品质,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近年来,各地高度重视城市绿化工作,城市绿化科学建设水平不断提高,提质增效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与此同时,有一些城市在绿化工作中,也存在“生态形式主义”的不良苗头和迹象。比如,有的地方不顾实际需求和综合效益,过度“美化”“彩化”,一味追求“四季有花”“成景好看”;有的地方盲目攀比、贪大求洋,跟风绿化“千城一面”;还有的重建设、轻管护,造成人、财、物等资源浪费……
城市绿化中的“生态形式主义”倾向,一方面导致绿化苗木的非乡土化、种类同质化、结构单一化,违背了生态系统内在运行规律,有悖于生物多样性基本要求,削弱了城市绿地的生态基础功能。另一方面,一些城市在绿地园林景观建设中,大量引种外来植物,增加外来物种入侵风险。此外,还有一些城市绿化受“四季有花”工作导向的驱动,广泛种植产生大量花粉和飞絮的植物,成为影响群众健康的过敏原。
一些地方在城市绿化工作中出现的不良现象和问题,引发群众不满,影响党和政府形象。这反映出一些地方,在开展城市绿化工作时,思想理念上出了偏差,政绩观错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功利主义作祟。同时,也说明城市绿化工作机制还不够健全完善,在信息公开、项目预算、招标采购、施工管理、验收结算、管理养护等关键环节还有短板。
城市绿化破除“生态形式主义”,贵在坚持科学绿化。2021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科学绿化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尊重自然规律,坚决反对‘大树进城’等急功近利行为,避免片面追求景观化,切忌行政命令瞎指挥,严禁脱离实际、铺张浪费、劳民伤财搞绿化的面子工程、形象工程。”这要求我们正确认识、充分尊重自然规律、生态文明建设规律和城市建设规律,坚持走科学、生态、节俭的绿化发展之路,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绿、节约优先、量力而行。
城市绿化破除“生态形式主义”,重在完善长效机制。城市绿化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规划、城建、财政、环保、园林、林业等多个职能部门,从“绿在哪里”到“用什么绿”再到“如何绿”,都需要科学规划、系统谋划、资源优化。要统筹考虑生态合理性、经济可行性和群众获得感,兼顾当下和长远,坚持质量并重,着力构建各司其职、各尽其责、统筹协调、多方参与的工作机制。要建立健全政策、法规、工作等长效机制,细化、规范城市绿化建设相关法规和标准,进一步夯实城市绿化建设审批监管流程。
城市绿化破除“生态形式主义”,要在强化监督执纪问责。城市绿化建设社会关注度高、涉及面广、关联因素多、利益错综复杂,需要充分发挥纪检监察机关的重要职能作用,进一步加强对城市绿化领域的监督执纪问责,着力发现和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功利主义等问题,为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坚强的纪律保障。
城市的核心是人,城市绿化工作做得好不好,群众满意不满意是重要评判标准。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也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说到底,城市绿化就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理念,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科学规律,完善工作机制,树牢群众观点,践行群众路线,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效于民,始终把人民群众需要、满意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如此,城市绿化才能更好提升人民群众的满意度、获得感、幸福感。
文/梁修明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王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