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辩证看待上市公司投资理财
证券日报 2023-12-13 11:02

近日,光伏龙头隆基绿能表示,2024年的委托理财单日最高余额维持在200亿元,与2023年计划一致。这也是已公布2024年委托理财计划的A股上市公司中规模最大的公司。中红医疗公告称,2024年拟滚动使用不超过40亿元的闲置自有资金购买理财产品。紫光股份则称,拟使用不超过25亿元的自有资金进行理财,同时还将使用自有资金开展不超过65亿元或等值外币的外汇套期保值业务……

然而,也有上市公司计划退出或调降投资理财规模。仅12月份以来,就有云南能投、新奥股份、蓝帆医疗、创新新材等多家公司宣布下调投资理财规模。

上市公司投资理财出现上述现象需要辩证看待。笔者认为,只要上市公司进行理财投资能做到依法依规,能保证公司资产安全、有效控制投资风险、维护公司及股东合法权益,那么投资行为无可非议。上市公司根据自身经营状况和风险偏好,调降投资规模甚至退出理财市场,也是未可厚非的。

上市公司进行理财投资有明显的两面性。有利的方面包括,上市公司能通过理财投资让闲置资金获得资本增值,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也能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和股东收益;上市公司通过投资理财实现多元化投资组合,降低单一业务风险,提高公司的稳定性和抗风险能力。而弊端则是,部分上市公司容易依赖投资理财带来的收益,导致主营业务的发展受到忽视或阻碍;投资理财市场波动较大,上市公司通常面临较大的投资风险,一旦投资亏损将直接损害公司及股东利益。

笔者注意到,为规范上市公司投资理财行为,监管层下发了指导文件,其中,证监会发布的《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2号——上市公司募集资金管理和使用的监管要求(2022年修订)》,详细规定了上市公司募集资金的使用、投资理财的决策程序、风险控制等方面的具体要求,是上市公司投资理财行为的主要规范文件。另外,各交易所上市规则中,也有关于上市公司投资理财的规定。

诸多上市公司的理财目的多为“优化财务结构,合理利用自有资金,通过委托理财等充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及收益率,争取实现公司和股东收益最大化。”笔者认为,在投资理财过程中,上市公司需重点研究资金规模、投资时机、风险控制等方面。

一是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的资金应为闲置自有资金,不得挤占公司正常运营和项目建设资金;必须严格按照董事会或股东大会审批的额度,控制资金规模,杜绝大规模投资理财而偏离主业的情况。

二是理财投资的标的产品,须是安全性高、低风险、稳健型的理财产品,不得用于证券投资;且购买理财产品只允许与具有合法经营资格的金融机构进行交易。

三是上市公司投资理财需要严格的审批权限和决策程序,公司进行购买理财产品业务应当经董事会审议通过并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只有在公司股东大会或董事会批准的最高额度内,董事会方可授权公司财务负责人组织实施理财产品业务。

四是上市公司要有清晰的管理机制和监督制度,做好投资理财业务的事前审核、事中监督和事后审计,做到以公司或控股子公司名义设立理财产品账户,且理财产品业务的操作人、审批人、风险监控人相互独立,并由内审部门负责全程监督。尤其是在理财产品出现异常情况时,能确保公司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回收资金,避免或减少公司损失。

虽然上市公司投资理财有一定必要性,但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更离不开专注核心主业,离不开品牌实力和市场口碑。这就要求上市公司要确保合规稳健投资,维护公司及股东利益,聚焦主业不止挂嘴边还要记心上。

编辑/樊宏伟

相关阅读
年内上市公司合计斥资超4300亿元买理财 券商产品获认购比例上升
证券日报 2024-08-17
年内上市公司共斥资逾43亿元购买信托理财产品
证券日报 2024-08-07
上市公司认购银行理财降温 同比降逾45%
中国基金报 2024-07-30
年内567家上市公司斥资近2700亿理财 谁是理财大户?哪类产品受青睐?
财联社 2024-06-24
不再热衷or理财不香?上市公司一季度理财规模创5年新低
证券时报网 2024-04-28
上市公司豪掷万亿炒股、理财,几家欢喜几家愁?
证券时报 2024-04-14
上市公司频频踩雷信托理财,近20亿产品到期无法兑付
第一财经 2024-01-21
1.2亿理财仅收回437万 上市公司踩雷“跑路瑜瑶” 8年买47只理财产品堪称“理财狂魔”
财联社 2024-01-2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