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2月10日起,受偏南暖湿气流和冷空气的共同影响,京津冀地区迎来今冬首场大范围降雪。北京气象部门表示,10日19时至11日8时,北京全市平均降雪量为5.8毫米,城区平均降雪量为6.6毫米。据北京市气象台预报,13日至15日北京将出现大到暴雪,此轮降雪持续时间长雪量大,15日至16日最低气温降幅超10℃。
降雪是检验城市治理能力的“试金石”,考验责任担当。为妥善应对此次降雪过程,北京市各部门、各单位提前行动,周密部署,积极做好各项准备。降雪前,市扫雪铲冰指挥部办公室共备勤6.3万人,准备扫雪铲冰车辆6627辆,准备机械除雪设备5856台套,准备人工除雪设备12.5万把,储备融雪剂物资7.6万吨。降雪后,各部门、各单位迅速开展扫雪铲冰工作,全力应对冰雪天气的挑战,切实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
截至12月11日11时,北京市共出动专业作业人员3.6万人次走上街头扫雪铲冰;各区累计发动18.56万人次社会力量“自扫门前雪”。其中,环卫工人凌晨4点开始上岗扫雪,机械作业一夜未停;交管部门加强警力投入和交通维护疏导,早上6点30分,交通民警已全部到岗。他们恪尽职守、履职尽责,全力以赴保障市民安全、便捷、高效出行,他们的敬业精神令人敬佩,值得点赞。
冰雪无情人有情,点滴细节显温情。首都、大兴两机场在保障特殊天气下航班安全顺畅运行的同时,启动绿色通道,保障2架次人体器官运输航班按时起降;通学线路相关车队严格落实安全责任,细心照顾学生,在发车前,随车乘务员对车辆脚踏板播撒融雪剂,帮学生拎书包、一个个将学生们搀抱上车,防止他们滑倒摔伤……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小中见大,成为体现以人为本情怀的生动缩影,彰显自然灾害防治能力提升,也见证着城市温度。
义务扫雪展风采,微光璀璨暖人心。寒冷的冰雪中,消防救援人员、民警等各行业的工作人员纷纷参加到义务扫雪的行列中,他们忙碌的身影构成了一道道亮丽的城市文明风景线。此外,更有无数志愿者和热心市民自愿加入铲雪队伍,主动参与门前、便道、街巷、小区等区域扫雪铲冰工作,他们用“微光”传递着应对冰雪的温暖力量,用辛勤的汗水、默默的付出,诠释“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展现北京市民的新时代风采。
13日至15日,北京预计仍有强降雪和寒潮天气。国家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办公室、应急管理部近日发布冬季及12月份全国自然灾害风险形势:当前已形成中等强度厄尔尼诺事件,预计将持续到明年春,厄尔尼诺可能导致全球气温偏高,极端天气趋多趋强,灾害复合链发风险加大。为此,各部门要牢固树立底线思维、极限思维,始终坚持安全发展理念不动摇,充分利用好韧性城市建设这个抓手,层层传导压力,压紧压实责任,一着不让防风险,扎实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不断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积合力以致胜,汇众智而成功。防范灾害风险离不开政府部门、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也需要每个市民的支持和参与。我们每个人都要增强忧患意识,弘扬主人翁精神,主动为应对降雪、大风、低温等恶劣天气尽份心、出份力。比如,近几天,道路结冰预警仍在生效中,尽量选择绿色出行;又如,对于身边需要帮助的人,力所能及伸出援手,传递守望相助的温暖和力量。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团结奋斗、踔厉奋进,定能筑牢防灾减灾“人民防线”,将每次极端天气造成的影响和损失降到最小,最大程度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首都高质量发展更好地保驾护航。
文/北京青年报特约评论员
编辑/王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