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岁就能流利认出多种航空发动机的型号,高中阶段便在全省航空航天竞赛中斩获佳绩,对于南航能源与动力学院的大三学生赵恩博来说,航空发动机贯穿了他成长的每时每刻。出生于航发世家,赵恩博的人生目标清晰而明确:未来,要让中国的飞机用上更强劲的“中国心”。在近日举办的南航本科生“校长特别嘉奖”答辩舞台上,赵恩博讲述了自己的成长故事,激励更多同学加入航发报国的队伍。
出身航发世家,从小与航空发动机为伴
赵恩博告诉记者,自己对于发动机的最初印象,来自10岁时在堂哥家的一次参观。“我的伯伯、叔叔、堂哥都在航发一线工作,他们家里都有发动机模型。”来到堂哥家,堂哥指着一台台不同的发动机模型给赵恩博上了人生中第一堂“理论课”: 涡扇10、涡轴9c ……“堂哥说,航空发动机就像一台极其精密的大机器,这个机器由三个部分组成:压气机,燃烧室,燃气涡轮,这三个部分必须配合得天衣无缝,才能稳定地为飞机输出推力,但凡一个部分工作异常,整台发动机就无法正常工作。”机械配合的精密感和机器工作过程中的高难度,让赵恩博感受到了航发的魅力,“我对这个专业产生了强烈的向往之情,长大后,我也要像堂哥这样,成为航发的一员!”赵恩博说。
从家人手中接过航发报国的“接力棒”,赵恩博向着心中的目标,踏出了梦想道路上的第一步:在高中时,他代表怀化市参加省航空航天知识竞赛并取得优异成绩。高考后,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动力学院,进入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就读。赵恩博的人生梦想越发清晰:未来,要让中国的飞机用上更强劲的“中国心”!
来到南航学习“硬功夫”,成绩直线提升
来到南航,赵恩博正式走进了发动机的世界。“校园里到处都是飞机和发动机,航空航天馆里的那些发动机,我大一刚开学就去参观了。”航空发动机被称为现代工业的皇冠。欲戴皇冠,必承其重,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航发人才,就要练就过硬本领。
“我们的‘硬功夫’是从基础的模拟实验开始的。”赵恩博告诉记者,张净玉教授曾带着同学们参观发动机燃烧实验室,“我第一次看到那个实验室的时候以为走错地方了:三根长长的管子,中间接着一个看似和航空发动机八竿子打不着的金属块,还有一个喷头在上面向着管子喷水,怎么想都和航空发动机毫无关系。”
后来,赵恩博在张教授的讲解下才明白,那个金属块是航空发动机燃烧室的轴对称模型,连在它上面的“两根管子”是高速高温气流的进出管道,而喷水系统则是为了给燃烧室出口的高温气流进行降温。说好的“高大上”真的就这么“简单”?赵恩博怀着这个疑问继续努力学习,最终在大三上学期学习到传热学和流体动力学的相似原理后才知道,只要满足某几个相似准则数相同,就能在实验室环境下,精准地仿真出真实环境下的燃烧室工作情况。
在老师们的引导下,赵恩博的成绩突飞猛进:他以4.3的学年总绩点,4.5的学期最高绩点获综测和绩点年级双第一。
研究生阶段将继续追梦航空发动机研制
站在学校本科生“校长特别嘉奖”的答辩舞台上,赵恩博自信满满,讲述了自己作为一个“航二代”的追梦故事。他晒出的成绩单也足够具有说服力:
学有余力时,勇攀科研高峰,以南航校队最年轻队员身份参加中国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收获一项国家级一等奖和三项省部级奖项。独自申请自由探索项目,获优秀结题,项目成果获全国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二等奖。作为院科协副主席,主持多场科创帮扶活动,立志照亮同学们的科创之路。发挥自身优势,参与赛事宣讲,录制习题讲解视频,受众千余人,在多个方面贡献自己的力量。
本科阶段,赵恩博共获国家奖学金,三好学生标兵等各类表彰18项。大一进校时就获得本硕博连读资格的赵恩博,凭借着优异的成绩,将在研究生阶段继续自己航发报国的梦想。“在未来的岁月里,我将坚定地走在‘航发报国’的道路上,不惧艰险,勇往直前。期盼有一天,我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我的名字出现在某型航空发动机的研制人员名单中。”赵恩博说。
文/杨甜子
编辑/倪家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