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特特
我单身时,许多热心人给我介绍过对象。其中一位相亲人选,博士毕业,在事业单位工作,已取得本地户口,在介绍人口中,对方哪儿哪儿都好。王博士谈吐文雅,风度翩翩,说句实话,我为他倾倒。
两小时的饭,匆匆过。
饭后,王博士把我送回家,他向我挥手时,彬彬有礼,尽显绅士风度。他说,再见!我心想,还能再见吗?再见就是明天吗?
进入家门,介绍人很快来电,问我心意,下周要不要继续约?小伙子人不错吧?
约,当然得约。不错,当然不错。
我如此回答了介绍人,挂掉电话,心中突然有个声音在小声说,提醒我,王博士是不是真的如他表现得那么完美?
他的一切信息都来自于介绍人,他的一切细节都由他自己展现。我只能看到他愿意表现的那一面。其他面呢?
我想了会儿,打开电脑,在王博士所在的单位搜索他,单位、职务、姓名都没有问题,好几条新闻证明他的确优秀。我再百度,王博士所毕业的院校、系别须臾出现在我面前,他在学生会的职务、参与的活动、发表的演讲、联欢会上说相声的视频,连发表的论文,都一一呈现在网络界面。
我逐一看过去,有趣、生动、全面发展的王博士让我更心动了。
慢着,问题来了,问题出在论文上。
我也是科班出身的硕士,知道如何论文查重。我看王博士的论文,初衷只是想了解他在学校学习的领域,想下次见面能多些话题。比如,他的论文中和造船有关,我起码可以提提去过马尾船厂。
然而,习惯使然,鬼使神差,我顺手查了。查重过程中,我惊讶地发现,王博士与他人的论文大面积重合,连查几篇,无一不是。
我再顺手查了王博士的演讲,演讲词也与网上另一个演讲者的雷同。以上,雷同者发表论文、发布演讲的时间均在王博士之前。
我一时语塞,就真的,挺减印象分的。
往浅了说,王博士表里不一,信用成谜;往深了说,早晚有一天,他会露馅,露馅了如何收场?除了论文,他还有哪些是经不起查的?
我忐忑了,我不能和一个真中有假,随时可能爆雷的人交往,下一次约会,再说吧。
如果,我没有查重的这根神经呢?
是啊,有时,看起来是灵机一动,其实,是我们的职业、专业经验化成了肌肉记忆、行动本能,我们都在使用具有个人特色的监察体系,排查风险。
这些年,我见过一个在税务部门工作多年的师姐,辞职、下海、创业。
合伙人执意招聘一位具有金光闪闪简历的副总经理,师姐凭直觉判断被招聘者不适合副总的职位。但直觉不能说服合伙人,师姐找到被招聘者这几年的个人所得税报告,发现五年来,对方没有缴税记录,既然他的收入达不到缴税的标准,又何谈之前在某公司又某公司做过高管、拿过百万年薪的简历是真实的?
师姐最熟悉的是税,她的监察体系自动调节成从“税”开始。
我还见过,谈合作时,某总举例,他认识谁,还认识谁,从哪儿能拿到投资,从哪儿能得到货源,从哪儿可以开辟渠道,最终去哪儿变现。
所有人都被他忽悠愣了,只有一位我的朋友头脑清醒。朋友在某总提到的诸多著名的、互称兄弟的大V中,找到他认识的,偷偷打个电话,查证了某总的信用。
朋友笑着对我说,“对方说,只和某总见过一次面,千万别相信。”
呵,朋友常在一个圈子混,他的监察体系便是他的人脉,找对中间人,用人查人。
一个月前,我二姑在做艾灸的店铺,被店员推荐买了许多昂贵的保健品。家里人告诫她,别再花冤枉钱,那些保健品没有疗效,还会伤财伤身,二姑不信。眼看二姑又要去买一批新保健品,二姑的亲闺女、我表妹从外地赶回老家,她出场了。
表妹学美术的,这两年成立个人工作室,开了个小公司。她冷冷一笑,展示了她对该保健品的监察结果,她说:“开过公司,注册过商标,才知道,一个APP上能查公司的底,妈,您买的这保健品,公司有纠纷,全是和诈骗有关的。另一个APP上,能查商标情况,这保健品的商标啊,压根还没申请下来,还在走流程,现在生产出的产品不合法!”
二姑蒙了,目的达到,退货无道,复购却不可能,表妹发布朋友圈,从头到尾述说了此事,还贴了图,商标的、公司纠纷的,点赞、评论者众。
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没有一份经历是浪费的,任何事中都能提取新技能。
你呢?你的监察体系是什么?
编辑/韩世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