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戏剧具有开放包容、务实创新的岭南文化精神气质,新时代的广东戏剧无论题材、风格还是手法都呈现出多元化和创新的趋势。
11月4日晚,喜讯传来,由广东粤剧院院长曾小敏主演的粤剧电影《谯国夫人》获得第36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戏曲片”奖项,这是继《白蛇传·情》获第19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故事片奖”后,粤剧电影再获国家级重磅奖项肯定。
对于此次得奖,曾小敏表示,这是在文化复兴的大时代对传统文化推陈出新的肯定,也是对戏曲人与时俱进的鼓舞。身处大湾区,这次获奖让粤剧文化真正融入了“湾流”,我们对用传统文化讲好广东故事有了更多的信心和期待。
“00后”追捧
看《白蛇传·情》舞台版和电影版十几次
谈到现在最受年轻人欢迎的戏剧,当属《白蛇传·情》。作为广东首部4K全景声粤剧电影,《白蛇传·情》2021年5月20日全国上映,不到20天便打破戏曲电影历史票房纪录,成为中国影史戏曲类电影票房冠军。最新数据显示,影片产出票房过2700万元。在B站也火爆全站、弹幕200万+,在豆瓣也得到了超过3万人标记,获得8.1的高分。
00后“大猫”已经看过《白蛇传·情》的舞台版和电影版十几次,她说,“2021年10月左右,在B站首页刷到了《白蛇传·情》舞台版谢幕,配着《圆我的愿》和《采莲曲》,非常好听,服化道很吸引人,舞台唯美。后来,偶然看到同年11月广州大剧院有《白蛇传·情》的演出,我就去看了,非常喜欢。敏姐开口的第一句,惊艳到我了,原来粤剧这么好听的,粤剧的身段也是极美。”
自此,曾经爱打游戏、爱听欧美歌的“大猫”迷上了粤剧,每个月最少要去看6场粤剧,多的时候甚至十几场。为了方便看粤剧,家在深圳的“大猫”大学毕业后选择了在广州工作,“广东粤剧院大本营在广州,粤剧文化更浓厚。年初的时候跟剧团下乡,我还是第一次下乡,人生地不熟的,但我还是去了”。
她的狂热更是感染了身边的人,“身边的朋友、同学、领导我都有带去看过《白蛇传·情》,他们觉得和以往认知里的粤剧不一样,评价蛮高的”。
而有意思的是,“大猫”并不会讲粤语,“大部分能听懂,我觉得《白蛇传·情》最优秀的地方在于破圈,吸引了很多没有接触过粤剧的省内外朋友。我也认识很多《白蛇传·情》的戏迷,她们都不会说粤语。音律动听,舞美动人,吸引了他们。”
这部剧在外省有多受欢迎,看排队的盛况就可见一斑。2021年5月27日晚,在西安人民剧院,距离开演还有半个多小时,剧院入口处观众已排起了百米长龙,大部分都是“90后”,甚至是“00后”的年轻面孔。他们排队等待都有同一个目的,就是看曾小敏领衔主演的粤剧《白蛇传·情》。
创新让粤剧焕发了新生,让古老粤剧增添了青春色彩。“让粤剧艺术真正融入Z世代的潮流”是曾小敏最大的期望。
剧目诞生
以“情”为主线,文戏精彩武戏火爆
《白蛇传·情》这部剧是怎么诞生的呢?“我心里一直有一个心愿,希望能排一部全新的、风格独特的、符合现代审美的《白蛇传》。”曾小敏说,2014年项目启动,于是有了让年轻观众都狂热爱好的《白蛇传·情》。
《白蛇传·情》在传统剧目《白蛇传》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和发展,以“情”为主线贯穿全剧。该剧舞美设计简练立体,充分运用平台空间营造出不同的效果,给人以清新的感觉,贴合现代年轻人的审美需求。因为改编得好,这部剧场场爆满,特别受年轻人的欢迎。
剧中的开打场面更是展现了曾小敏身手不凡的武功技巧,曾小敏除了表演让人眼花缭乱的“踢枪”之外,还别出心裁地使用了她擅长的长水袖做“武器”。她没使用传统剧中白素贞常规的双枪开打,以长水袖作为“武器”,不仅让观众看到了一种“蛇态”的延伸,也是一种善良弱者无奈的抗争。
在这部剧中,她的行当跨越了花旦、武旦和青衣,唱、念、做、打俱全。文戏很精彩,武戏更火爆。而在第三场《求情》中,她使用长穗剑与鹤童、鹿童打斗,英姿飒爽。“水漫金山”时更是身手不凡,“踢枪”令人眼花缭乱,长水袖开打更是令人叫绝。
凭借此剧,2017年曾小敏一举夺得第28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并在2019年斩获第16届文华表演奖。
融合创新
演唱改编的游戏插曲粤剧版成爆款
2021年5月,《白蛇传·情》搬上大银幕,运用现代电影技术及艺术手段,探索粤剧这一传统艺术的创新表达。影片保留了粤剧“唱念做打”的精髓,又辅以灵动的仙侠水墨风画面、大量的特效画面,为观众带来了全新视听感受。
由于契合新时代观众期盼文化创新、渴望文化厚度的审美需要,《白蛇传·情》上映后叫好又叫座,先后获得第三十二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戏曲片”提名、平遥国际电影展类型之窗最受欢迎影片奖、第十九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故事片奖等多个国内外奖项。曾小敏获粤港澳大湾区大学生电影周·最受湾区大学生欢迎女演员称誉。
美美与共,好的艺术作品不分地域,也不应该有语言的障碍。除了拍摄《白蛇传·情》电影,曾小敏还带着剧院进行了一系列大胆的尝试。曾小敏粤剧艺术全国巡演2021年启动,先后在深圳、郑州、西安、银川、武汉、宁波、上海、杭州、广州、北京、乌鲁木齐等国内20多个城市举办。巡演的每一站,都以一台《我是曾小敏“剧·说”交响演唱会》及一部曾小敏代表作为呈现内容,带给各地观众丰富的视听盛宴。
曾小敏说,语言是粤剧的特色,因为它既是形式又是内容。“世界上有华人的地方就有粤语,有粤语的地方就有粤剧,我想粤剧完全具备国际化的观众基础以及国际化传播的能力,具备与国际优秀文化连接、融合、共生、共融的潜力和水平。”
不仅与交响融合,曾小敏期望粤剧创新走出先锋之路。2022年1月14日晚,曾小敏演唱改编的游戏《原神》插曲粤剧版《神女劈观》上线,三天时间播放量已经达到200万+,成为B站上又一爆款。她谈道:“未来我们会聚焦新作品的创作和传统经典剧目的新传播形式,也会对时代需要的新内容、新表达方式进行学习,希望在这个过程中看到有更多的粤剧新人、新观众群以及新的作品,带来全新的生机和活力。”
《谯国夫人》
突破舞台单一空间,感受历史大片质感
2022年10月,曾小敏继续把粤剧《谯国夫人》搬上大银幕。电影《谯国夫人》突破了舞台的单一空间,将发生在1000多年前岭南大地的传奇故事生动地重现于现代人眼前,令观众感受到气势磅礴的历史大片质感。与此同时,戏曲演员生动的表演细节在电影镜头下放大,戏迷们可充分感受粤剧本身的魅力。
《谯国夫人》可谓是未映先红,今年11月4日,获得了第36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戏曲片”奖项,这是继《白蛇传·情》获第19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故事片奖”后,粤剧电影再获国家级重磅奖项肯定。
《谯国夫人》由珠江电影集团出品,广东粤剧院、广东珠影影视制作有限公司联合出品,中共茂名市委宣传部联合摄制,著名导演萧锋执导,国家一级演员、文华表演奖、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曾小敏领衔主演,国家一级演员文汝清、彭庆华等人联合主演。影片讲述了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冼夫人为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团结、推动岭南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故事。
此剧与上一部《白蛇传·情》有何不同呢?曾小敏谈道,粤剧电影《谯国夫人》是继《白蛇传·情》之后的第二部与珠影集团联手打造的突破传统模式的戏曲电影。在延续上一部电影成功经验和理念的基础上,针对《谯国夫人》这个史诗级的历史题材进行再创作,搬上大银幕,无疑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
“这部电影结合题材的差异和艺术表达的需要,我们更电影化地凸显粤剧的魅力。”曾小敏表示,戏曲电影《谯国夫人》立足粤剧文化而尊重电影镜头的表达,在彼此借鉴相互丰富的同时,尽可能地将电影呈现优势放大,而适当减少了部分演唱的比例,在戏曲锣鼓节奏和电影节奏融合方面做了大量探索和努力。另外,在影片中有几处很震撼的武打场面,可以说这部《谯国夫人》也是近年来难得的一部功夫大片。
除了电影,曾小敏还结合现代审美,打造了新编粤剧《三水女儿·红头巾》。该剧由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广东粤剧院、中共佛山市委宣传部、佛山市三水区委宣传部、佛山市三水区文广旅体局联合出品,三水区芦苞镇人民政府支持创作,并入选《广东省文艺创作生产重点选题规划(2018—2021年)》和佛山市委宣传部2019文艺精品扶持项目。
粤剧《三水女儿·红头巾》自2020年8月首演以来备受关注,获得第十四届广东省艺术节最高奖项“剧目大奖”,入选由中宣部、文旅部、中国文联联合举办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50部在京展演剧目和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展演剧目,荣获广东省委宣传部“五个一”工程奖。
未来计划
将陆续推出体现广东精神新创剧目
除了在创作上创新,曾小敏更是注重在传承和推广上创新。在她的策划组织下,历时两年,于2022年夏季粤剧社会艺术水平考级正式推出,希望通过系统化、规范化的培训,提高青少年粤剧爱好者的艺术水平,更好弘扬传承粤剧文化,促进美育事业的发展。
此外,为了推动粤剧人才的培养,曾小敏带领团队打造了广东粤剧院“周末睇大戏”“名家演出周”等多个品牌项目,以及粤韵online等线上品牌,近3000万人次在线观看,在业内起标杆作用。每年开展百余场惠民演出和200余场进校园活动,倡导推动高校开设粤剧选修课和必修课,在新媒体时代跨界融合让粤剧频频出圈,使粤剧成为中国戏曲界的热点和青年人持续的关注焦点。
对于未来的计划,曾小敏表示,“双创”是我们艺术创作的指导理念。立足于广东的文化特色和现在已经形成的粤剧创新优势,我们将陆续推出体现广东精神的新创剧目,如历史题材《张九龄》,莞香题材的《最是女儿香》等。在制作和呈现手段创新和推广策略创新的前提下,希望能够更扎实、更聚焦于挖掘岭南文化元素,提炼并亲近其精神气质,借助粤剧舞台艺术和荧幕艺术以及新媒体传播、粤剧文创产业等做全面的推广。
近年来,广东省大力扶持戏剧的传承发展。2016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地方戏曲传承发展的实施意见》印发;2017年,以省长令的形式颁布《广东省粤剧保护传承规定》。同时,广州、佛山等地结合实际,制定并实施进一步振兴粤剧、促进戏曲传承发展等计划和方案。通过这些政策引领,为粤剧、潮剧等广东戏剧的保护传承提供了制度保障。
除了制度保障,广东还加大对粤剧、潮剧等地方剧种的创作扶持力度。其中,设立广东省文化繁荣发展专项资金、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广东省繁荣粤剧基金会、广州市振兴粤剧基金会等,为粤剧创作、剧本孵化、人才培养等提供经费支持;设立“广东戏剧文学奖剧本奖·理论评论奖”“广东剧作人之家”等项目,建立健全剧本孵化机制;举办多届广东省高级戏剧编导培训班和广东省剧作家读书班以及“传统经典,青春呈献”“名家传戏”等主题演出,帮助解决省市粤剧院团无专业编剧的困境,聚集了一批中青年的专业粤剧编剧,组建了一支初具规模的粤剧创作队伍。
世界上有华人的地方就有粤语,有粤语的地方就有粤剧,我想粤剧完全具备国际化的观众基础以及国际化传播的能力,具备与国际优秀文化连接、融合、共生、共融的潜力和水平。——曾小敏
文/许晓蕾
编辑/倪家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