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制改革五年:扎实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为建设金融强国夯实根基
中国证券网 2023-11-07 21:13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 注册制改革是我国资本市场股票发行制度改革历程中的“关键一跃”。以2018年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宣布推出为起点,五年来,注册制改革由增量市场到存量市场,分步骤在全市场推开。

五年中,资本市场深化改革,统筹推进关键制度创新、完善法治保障、加强监管执法,不断增强金融供给和实体经济适配性,逐步形成了服务不同类型企业的多层次市场体系,助力科技、资本和实体经济良性循环,生态加速构建。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首次提出“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并明确提出“更好发挥资本市场枢纽功能,推动股票发行注册制走深走实”。专家认为,唯有扎根于国民经济的运行肌理,坚定“市场化、法治化”的改革方向,注册制改革才能不断走深走实,助力更多企业长成合抱之木,扎实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助力建设金融强国。

未来,资本市场应坚持服务实体经济,深化改革、防控风险。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发行上市条件的适配性,平衡好融资需求和投资风险的关系,更加精准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督促上市公司专注主业,稳健经营,真正对投资者负责,坚决防止盲目跨界、激进扩张,防止绕道减持、违规套现。同时,大力推进投资端改革,营造有利于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政策环境。

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

五年前,“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宣布,拉开了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的序幕。在业内人士看来,注册制改革是对政府与市场关系的调整,最大程度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干预,强化市场约束和法治约束。与核准制相比,不仅涉及审核主体的变化,更重要的是以信息披露为核心,发行上市全过程更加规范、透明、可预期。

注册制也并不意味着放任不管。一方面,在入口关,不是放松质量要求,更不是谁想发就发、想发多少就发多少;另一方面,在事中事后环节,对欺诈发行、财务造假等违法违规行为要露头就打,行政、民事、刑事立体追责。

中信建投证券非银金融首席分析师赵然认为,注册制不是“放任不管”,而是更加重视监管,在兼顾市场化的同时保护投资者,调整政府和市场间的关系:市场需要承担更多“价值发现”“价值创造”的责任,而监管也需要更多通过强化信息披露和违规处罚等举措来承担“价值保护”“价值保障”的职能。

注册制改革还是一场涉及监管理念、监管体制、监管方式的深刻变革。五年间,证监会进一步把工作重心转变到了统筹协调、规则制定、监督检查、秩序管理、环境创造上来,不断提高监管能力,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证监会和交易所坚持开门搞审核,全程公开,全程接受监督,不存在“特殊通道”,与市场主体的正常沟通渠道是敞开的,没有必要请托、找“门路”,更不能搞利益输送、充当“掮客”。

系统谋划、循序渐进 推动股票发行注册制走深走实

善弈者谋势,善治者谋全局。五年来,我国资本市场走出了一条尊重注册制基本内涵、借鉴全球最佳实践、体现中国特色和发展阶段特征的注册制改革之路:从试点起步,到存量扩围,再到全市场推行,在稳的前提下,实现了改的目的。

下阶段,监管部门仍将牢牢把握改革正确方向,科学把握审核注册机制、各板块定位,推动资本市场基础制度更加完善、更加定型,确保注册制这项重大改革走深走实。

一方面,注册制改革是全方位、系统性的改革,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加强统筹协调。注册制改革的重点是发行领域,但不仅仅涉及发行领域,而是资本市场市场入口与出口、一二级市场、投融资、市场板块、监管执法等各领域全链条的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

在基础制度方面,五年间,资本市场推进了交易、退市等关键制度创新,新股上市前5个交易日不设涨跌幅限制,此后科创板、创业板涨跌幅限制由10%放宽至20%,建立常态化退市机制;在市场各方联动方面,改革完善一系列制度规则,提高发行人及其“关键少数”的合规意识,督促保荐承销机构、会计师、律师等中介机构归位尽责,压实交易所的审核把关责任,建立交易所适度竞争、协调发展机制;在跨部委协同方面,推动新证券法、刑法修正案(十一)出台,引入了集体诉讼制度,完善了“零容忍”证券执法司法体制机制,推动了投资端改革。

另一方面,注册制改革是循序渐进的改革。五年间注册制改革分步骤推向全市场,直至全面实行注册制,完成注册制改革由点及面的关键一步。注册制改革全面落地解决了制度基本定型和全覆盖问题,但不意味着改革结束,而是新的征程。

业内人士认为,注册制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改革,其真正到位有赖于有效的市场约束,包括市场主体的归位尽责、发行领域供求关系平衡等,也需要更加有力的法治保障。当前,整个资本市场正在朝着这个方向前进,但还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

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士表示,未来,证监会还将持续完善发行、上市、交易、并购重组、退市等基础制度,推动资本市场基础制度更加完善、更加定型。同时,还将大力推进投资端改革,吸引中长期资金入市,营造“愿意来、留得住”的市场环境。

为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 助力金融强国夯实根基

五年来,注册制改革在探索实践中稳步前行,畅通了科技、资本和实体经济的高水平循环,给市场各方带来的参与感是实实在在的。

在此过程中,资本市场不断增强金融供给和实体经济的适配性,持续优化资源配置功能,引导各类要素资源向实体经济特别是科技创新领域集聚,在加快形成现代化产业体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五年来,注册制改革带动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特别是服务科技创新的能力大幅提升。截至今年9月末,A股市场科技型企业市值占比由2018年末的约15%提高至约40%。特别是未盈利企业、特殊股权结构企业、红筹企业(下称“三类企业”)上市后业绩表现较好,科创板61家“三类企业”上市当年及次年营收复合增长率中位数分别为27.5%、28.7%,高于科创板26%和20.1%整体水平。

注册制改革还带动了社会资金向科技创新领域聚集,创投机构对科技型企业的投资规模较改革前明显增加。同时,二级市场定价效率明显提高,多空平衡得到改善,均衡价格加速形成。据测算,注册制下新股上市首日平均振幅为65%,次日快速降至14%,第五日降至8%。新股上市后未出现连续涨停或下跌情况,二级市场涨停板“敢死队”大幅减少。

高盛(中国)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索莉晖认为,注册制对新经济、科技创新企业的支持,彰显了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示范效应,助力科技自立自强,产业集聚效应凸显,为中国科技创新、产业发展、金融支持相互塑造、良性循环的发展格局提供了强有力支持。

五年来,上市公司常态化退市局面基本形成,上市公司不但“退得下”,而且“退得稳”。退市制度改革以来,已累计退市125家,其中强制退市103家,主动退市3家,重组退市19家。

“未来,我国资本市场将呈现应退尽退、加速出清的态势,同时有进有出、优胜劣汰、价值投资的特征也将进一步显现。”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表示。

近日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召开,首次提出“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并明确提出“更好发挥资本市场枢纽功能,推动股票发行注册制走深走实”。下一步,我国将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也将加快建设,其具体工作包括加强基础制度和机制建设,健全多层次市场体系,支持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建设世界一流交易所,高质量建设北京证券交易所,促进债券市场高质量发展,更加精准有力支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等。(记者 梁银妍)

编辑/田野

相关阅读
注册制五年回望:资本市场生态重构 改革始终在路上
证券时报 2023-11-08
全面注册制实施半年 A股市场生态优化
中国证券报 2023-08-17
全面注册制“钟声”传递资本市场改革信心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4-11
聚焦全面注册制首批新股上市——中国资本市场进入“注册制时间”
证券时报 2023-04-10
全面注册制加速推进 资本市场改革走深走实
中国证券报 2023-03-18
全面注册制加速推进 资本市场改革走深走实
新华社 2023-03-17
全面注册制牵引 资本市场改革“新”意浓
中国证券报 2023-02-20
全面注册制改革启动 上市公司准备就绪
证券时报网 2023-02-04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