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胎毛绣”盲盒让大家把非遗“玩起来”:95后“发绣女孩”登上央视
扬子晚报 2023-10-01 17:38

近日,微纪录片《发绣里的生命情缘》在央视播出。纪录片讲述了定居苏州的发绣女孩郭晓琪的成长历程,吸引了很多网友关注。郭晓琪师从“中国发绣第一人”周莹华,自去年开始着手收集55个少数民族女性的头发进行创作,目前完成了独龙族、白族和基诺族、畲族和彝族的发绣作品。她通过胎毛绣吸引很多年轻宝妈爱上发绣,还让大家通过发绣盲盒把非遗“玩起来”。

中秋和国庆长假期间,仍在埋头创作的郭晓琪在接受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采访时说:“因为热爱让我一路走到现在,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发绣作品让更多的人了解并爱上这门传统艺术。”

因一次展览与发绣结缘 9年创作了50多幅作品

谈及微纪录片《发绣里的生命情缘》在央视播出,郭晓琪感到非常开心。节目播出后,很多人主动找到郭晓琪,希望能够收藏她的发绣作品或者跟着她学习发绣技艺,“没想到会有那么多人关注发绣,还有不少人鼓励我。”

27岁的郭晓琪是辽宁人,2013年考入苏州科技大学学习影视编导专业。大二暑假,她看到老师在班级群里发布的“中国发绣第一人”周莹华老师招收学员的信息,立马乘坐高铁从辽宁返回苏州。郭晓琪告诉记者,当年周莹华老师在南京博物院非遗馆有一个发绣展览,自己是当时非遗馆里的讲解人员。正是这段经历,让她有了学习发绣的想法。

本科毕业后,郭晓琪进入周莹华老师的工作室学习。过去9年里,她创作了50多幅发绣作品。其中,她征集了30个家庭的宝宝胎毛,用8个月的时间把这些胎毛绣在孩子刚出生踩下的第一个脚印上,做成新作品《人生第一步》,很受家长喜爱。

发绣女孩登上央视 希望通过盲盒“玩”转非遗

去年底,郭晓琪收到央视邀请,希望能够记录她创作发绣的过程。她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能够让更多的年轻人或者喜欢非遗的观众了解到发绣技艺。记者看到,微纪录片《发绣里的生命情缘》除了讲述发绣制作流程和现状外,还讲述了郭晓琪如何通过胎毛绣把发绣推广到普通百姓家的过程。

“中国发绣第一人”周莹华此前告诉紫牛新闻记者,传统发绣属于艺术收藏品,一幅作品往往需要一位绣娘花三四年时间才能完成,因此传统发绣作品的价格相对较高,而胎毛绣作品则比较容易走进千家万户。

在郭晓琪看来,胎毛绣将会是发绣作品中一个非常大的亮点,“我们可以把胎毛和发绣技艺结合起来,创作出胎毛绣作品,从而更好地把发绣推广到大众的日常生活中。”郭晓琪称,如今胎毛绣作品已经发展得非常成熟,有胎毛肖像和胎毛生肖,还有吉祥寓意的宝宝手印和脚印。目前,郭晓琪也在推广发绣材料包和胎毛绣盲盒,让大家用自己的头发体验发绣工艺和创作乐趣。郭晓琪说:“我们制作发绣教程,让大家都可以参与进来,自己动手制作宝宝的胎毛绣作品,把非遗‘玩’起来。”

记录少数民族特有文化 创作《村庄,女人》系列作品

虽然刚从外地采风回来,但郭晓琪在中秋和国庆假期并没有时间休息,而是继续创作《村庄,女人》系列发绣作品。今年2月,扬子晚报紫牛头条报道了她完成独龙族、白族和基诺族的发绣作品,用发绣留下最后一批“文面女”奶奶形象的故事。

自去年开始,郭晓琪计划用10年到15年时间收集55个少数民族女性的头发,创作一系列发绣作品。今年3月,她调研了广州市增城区的一个畲族民族村,搜集了村里大部分女性的头发,从十几岁女孩到八十多岁奶奶的都有。郭晓琪用这些人的头发完成了名为《凤凰》的作品。“畲族的图腾是一只凤凰,所以就用了凤凰的形象完成畲族的发绣作品。”郭晓琪在创作形式上采用波点组成凤凰,每一个波点用一位女性的头发,同时用了不同的针法。

为了创作3米长的发绣作品《凤凰》,郭晓琪用一周时间进行前期调研和收集头发。在村子调研的时候,她被畲族独特的文化深深吸引,“尤其是畲族凤凰装,特别美丽,特别有意义。”

去年11月和今年3月,郭晓琪先后两次到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这里是当年古南诏国的发祥地。在一个月的调研走访过程中,郭晓琪爱上了这里的古建筑,“古城保留得非常好,尤其是打歌等传统习俗对我来说是一个全新体验。”郭晓琪搜集了四位彝族女性的头发,用她们的头发完成了她们的肖像。郭晓琪还参观了当地的历史遗址,想用新的形式创作回族的发绣作品,“这个作品已经完成一半,假期将会继续创作。”

郭晓琪坦言,每到一个村庄了解一个民族的历史后,总会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我创作《村庄,女人》系列作品,也想展示中华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同时让更多人了解到少数民族的文化,还有一些即将消失的少数民族特有的文化。”

因为热爱所以坚持 正在筹备个人发绣展览

郭晓琪计划10月到12月创作苗族和怒族的发绣作品。在她看来,纯艺术创作不会涉及商业利益,只是单纯地表达创作者自己的想法。她希望能有美术馆、艺术机构收藏自己的作品,可以让更多观众看到。

郭晓琪接触发绣已经9年多了,谈到坚持至今的原因,她笑着说:“热爱吧!”她觉得通过发绣创作可以把每一阶段的想法记录下来,“其实对我来说,创作发绣作品更像是写日记,我可以在创作过程中寻找自我价值。”

在苏州生活的日子里,郭晓琪觉得苏州的文化氛围非常好,将来想继续在苏州从事发绣工作。她也想做一些发绣方面的新尝试,用动物的毛发进行创作。对于接下来的打算,她表示,一方面要做发绣文创品牌推广和产品设计,另一方面是创作新系列题材的发绣作品。

郭晓琪告诉紫牛新闻记者,“新系列题材发绣作品就是新工笔系列,用传统的技艺展现当代的形象。如苏州园林的特征结合宋代花鸟画的元素和形式,创作一批新工笔画绣题材系列,目前我已经完成了9个作品的手稿。”

目前,郭晓琪还在筹备一场个人展览,计划明年初在南京或苏州举办。她向紫牛新闻记者透露,等这个长假结束,她还会和一些月子中心对接,推广胎毛绣作品,“我想通过线下的发绣艺术体验,让更多年轻宝妈了解发绣、爱上发绣。”

文/闫春旭

编辑/倪家宁

相关阅读
贵州“Z世代”苗族女孩染出非遗新时尚
中国新闻网 2024-06-30
不讲苦和难 描画大时代 京味话剧《坤伶·元年》 看女演员如何登上京剧舞台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13
浙江夫妻11年绣28米“清明上河图”赠予家乡
中国新闻网 2024-03-30
这群年轻人,把传统非遗技艺玩出了新花样
新民晚报 2024-03-05
北京市文物交流中心收藏织绣在琉璃厂展出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2-13
艺术|贾母爱如珍宝的绣屏并非四大名绣 很可能是传奇顾绣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1-22
艺术|贾母爱如珍宝的绣屏并非四大名绣 很可能是传奇顾绣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1-22
原创国风国潮作品热演:让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更“火”起来
上观新闻 2023-11-15
最新评论